登入 Login / 註冊 Sign up
【色彩專欄】隱身宜蘭地景的建築師—黃聲遠 | 學學色彩研究部
December 28, 2012

黃聲遠位於田中央的工作室窗外景色/田中央工作群提供


「宜蘭的地景依據環境與季節變化,是生命中的美好歲月。」

從黃聲遠位於田中央的工作室望出去,水田映著天光雲影,鳥兒低飛覓食,遠處渲染著藍色的山,工作空間環繞在田中央的風景中。建築師黃聲遠說,大家都以為山是綠的,其實山多數時候是半透明偏暗的灰藍色,是多層次的藍,而東部是沒有日落的,傍晚融合了許多顏色後,天光會慢慢地黑了下來。
黃聲遠認為在宜蘭依季節變化的地景中生活,是生命中的美好歲月,他自1994年從台北到宜蘭成立建築師事務所後,已在宜蘭發展多年/攝影:汪德範


黃聲遠是台北人,1993年回到台灣,1994年到宜蘭成立建築師事務所,因為重視與夥伴打拼的關係與勞動的感覺,更常以「田中央工作群」的名義對外發表作品。來到宜蘭這麼多年,比起台北人,黃聲遠更像宜蘭人。
田中央工作群夥伴們居住空間的隔間與窗戶都是以在地的廢棄建材再利用,色澤樸實,與周圍的環境融合在一起/攝影:汪德範


宜蘭地景秀麗,但大多是因應農民耕種轉變的人工地景,除了遠山外,幾乎每吋土地都有人工的痕跡。黃聲遠說,宜蘭的地塊細碎,不像花東面積大,山海色彩單純;宜蘭的尺度比較「細秀」,有村姑的細膩,加上氣候多水,農民以水養田,讓田地冬天不長雜草,定期種植綠肥,埋入土中腐化的莖葉又成為下期稻作的有機肥料,這些都賦予宜蘭地景更深的人文意義,使這塊土地的人有不一樣的心情與感覺。
在宜蘭做建築和環境的關係很深,黃聲遠多選擇當地原始的材料,用附近河裡的石材或撿舊的木材再利用,此為田中央的案子三星張宅/攝影:汪德範


黃聲遠表示,在宜蘭做建築和環境的關係很深,有機會敬天畏天,懂得四時節氣與保水,建材的選擇也以當地材料居多,用附近河裡的石頭砌一砌,混上廢料的磚塊,屋裡的木材也是舊木料再利用,建築的色調和環境融合在一起,不管是他正在幫父母蓋的小房子、田中央夥伴的宿舍,以及過去設計的壯圍張宅與三星張宅都是這樣的風格,在規劃羅東文化二館時也以表面生鏽構成保護層的耐候型鋼呼應過去羅東林業的榮光,大棚架與架高的操場跑道銜接林業的滯洪池,跑道也一路延伸到社區裡。
羅東原來是鋸木業的集中區,羅東文化二館的大棚架與南側公園架高的操場跑道銜接著原本儲木的湧泉滯洪池/田中央工作群提供
「在宜蘭做建築常常考慮的不是怎麼被看見,而是怎麼融入地景不被看見。」黃聲遠談到建築的色彩該怎麼與環境融合/攝影:汪德範


「在宜蘭做建築常常考慮的不是怎麼被看見,而是怎麼融入地景不被看見。」談到建築的色彩該如何與環境融合,黃聲遠說,做建築的人比較不會單從色彩的面向考慮,有的建築師重視的是精神性的感受,有的建築師重視材質;建築教育也不太談色彩,可能是色彩涉及「本能」,跟感情、欲望相關;建築知識往往複雜許多,背後有空間策略,也牽涉社會、政治的因素,而他與田中央工作群做建築時,會先想像不同的人與生物和這個地點的互動,腦海中構築的是宜蘭的大地景,考慮的是在地的氣候與環境。
田中央工作群為「櫻花陵園」設計的納骨廊打破傳統骨灰塔的形式,改成水平延伸的長廊,利用一片片的板子來產生影子/田中央工作群提供


規劃宜蘭縣立墓園「櫻花陵園」時,田中央團隊所想的是陵園坐落的烘爐地山,是俯瞰的太平洋與海裡的浪,烘爐地山中午以後常充滿霧氣,山上的光影是擴散的光源,和平地很不一樣;因此他們設計的納骨廊打破傳統骨灰塔的形式,改成水平延伸的長廊,利用一片片的板子來產生影子,經過的人看著整片山時,看不到這些納骨的區域,只看到和諧的山光景色,因為長廊透過建築形式被隱蔽在樹林與陰影中。

納骨廊的建材選擇當地開路挖出的石頭,上面搭上長長的屋頂,呼應遠方海浪的平穩悠長。黃聲遠說,本來想用白色的屋頂呼應太平洋的長浪,但感覺太強勢了,所以選用墨綠色的蛇紋石嵌入現地塊石,協調附近山脈藍綠的色系;下雨後淺淺的積水就有些許反光,從附近高處俯瞰,這些納骨廊看起來和一旁地面沒什麼不同,若從下仰望則只看到影子,山間錯落著宜蘭縣府規劃時種植的山櫻花,往後這裡可能改名為「櫻花林園」,呼應整體環境氣氛。
田中央工作群為宜蘭河做的附掛橋,掛在河岸原有的橋下面,為的是讓民眾更靠近水,過河時能感覺到四周的環境/田中央工作群提供


「空也是一種多元色彩的態度,因為空是透明的,透明代表民主,什麼人的意見都會被呈現……」

田中央工作群做的設計多是公共建築,黃聲遠認為,做公共建築要導向一個更公平的社會,反應更多社會期待;而規劃公共空間時花很大力氣在做空的東西,材料通通是背景,建築的構件會拉高,讓空間「空」出來。他指出,空的意義是什麼,是要接納附近的地景和活動進來,這時如果一定要討論其中的色彩會更複雜,因為這些空的建築是沒有顏色的,像宜蘭河以及城市維管束 (宜蘭新護城河再造計畫)的規劃重點是「空」。「空也是一種多元色彩的態度,因為空是透明的,透明代表民主,什麼人的意見都會被呈現,這背後還是有其政治意識的。」

宜蘭河是很多規劃團隊接力做的,包括象集團、台大城鄉所、青境、地靈、高野等團隊都有貢獻,黃聲遠說,到現在大家慢慢都有一個共識,把不要的東西都清乾淨,現在看宜蘭河滿生動的,因為很多東西都被清掉了,以前的硬堤防、玩遙控車的地區都一一消失,自然的水岸地形就能呈現出來;而田中央工作群慢慢在水岸延展出一個附掛橋,掛在河岸原有的橋下面,為的是讓民眾更靠近水,過河時能感覺到水流、感覺到鳥在飛,背景乾淨了,整個宜蘭河的美才能看得更清楚。
田中央工作群另一個著名的公共空間的規劃案是宜蘭的「口丟口丟噹廣場」,以一群聯想九芎樹的綠色鐵樹棚架在宜蘭火車站前盤據了一個廣場/田中央工作群提供


另一個公共空間規劃案是宜蘭火車站前的「口丟口丟噹廣場」,田中央以一群以九芎樹為概念的綠色鐵樹棚架,在火車站前盤據了一個廣場。黃聲遠指出,火車站附近原有一堆雜亂的廣告招牌,但大家所期待的宜蘭不是都市化的宜蘭,而是在田間開車、騎單車經過所看到的田園的宜蘭,所以不管是宜蘭河畔舊城生活廊道還是火車站前的廣場,田中央都是透過一定程度的綠意,一點點的反光樹影,慢慢把田園的質感與顏色帶回都市。
「口丟口丟噹廣場」的綠色大型棚架特寫/田中央工作群提供


「口丟口丟噹廣場」的綠色大型棚架也是未來天橋的結構,罩上玻璃頂成為遮雨的棚子,棚子下的開放廣場從乾枯的停車場轉變成為可以舉辦活動的公共空間。這些鐵樹其實不是為了模仿真樹才漆成綠色,鐵樹下已植滿真正的樹木與原本站前保留的老樹,棚架漆成綠色是為了讓結構能隱身在一堆樹葉背後,金屬結構不會太明顯,將來鐵樹結構下的樹木枝葉繁茂後,鋼鐵的結構隨時能移往他處,繼續捍衛不被商業變更的公共空間。
「在宜蘭做這些房子也有點像一種農業吧,因為田中央夥伴認真在這裡生活,才真的懂這塊地方。」黃聲遠說/攝影:汪德範


「我們這種本來就對環境、生態有興趣的人,能在真實的場域做規劃是重要的,坐在都市裡的辦公室想四時變化的田園,做出來的東西是對的可能性不高,人很難那麼那麼聰明,情境不對的時候會忘掉一些事情。我們在真實裡進進出出,知道哪裡會淹水,知道每塊土地的特性,很多事是需要在現場的。」黃聲遠分析在宜蘭發展17年,如何融入在地生活做建築的想法。

田中央工作群近來也做宜蘭的水路規劃,不只宜蘭河,還有得子口溪、美福大排等文化豐富令人期待的「噶瑪蘭水路」。黃聲遠說,以前各縣市在堤岸邊做自行車道的想法可以再反省,其實只要整理原來田間的路徑,照顧成散步及自行車漫遊區比較能保有原來深刻的風情。規劃這些開放空間又比做一個個小公園有意義,可以讓生態真正的連接,整個大地就是生命地景的教室。
田中央的意思代表「還在繼續勞動」,選擇在宜蘭,代表喜歡田園風景的價值觀,而田的耕作是蘊含人的意志力在其中的,要先了解這塊土地,才有辦法對應它的精神。圖為壯圍張宅/田中央工作群提供


黃聲遠說,田中央的意思代表「還在繼續勞動」,選擇在宜蘭,代表喜歡田園風景的價值觀,而田的耕作是蘊含人的意志力在其中的,田的紋理是有意志的,好像有秩序,但又不完全受人控制,要先了解這塊土地,才有辦法對應它的精神。「在宜蘭做這些房子也像是一種農業吧,因為我們一直在這個環境裡認真生活,所以才慢慢懂得尊敬這大地。」黃聲遠說,目前田中央所做的規劃與建築,希望能從這塊土地得到養分再長出來,農民從這塊土地種出稻米或橘子;田中央工作群則是產出一些想法,學習、調整,再把這些想法回饋到這片土地,這跟農民種出了橘子,再把橘子皮丟回土裡變成養分有點像吧!
主題分類


主題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