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Login / 註冊 Sign up
【色彩新聞】寶島山河的永恆光彩,「鏡觀寶島山‧河~攝影家眼裡的臺灣大地」特展,臺博館展出
June 11, 2013

莊明景,《立霧溪-3穿流大理石》部分截圖


國立臺灣博物館與台灣攝影博物館文化學會聯合主辦的「鏡觀寶島山‧河~攝影家眼裡的臺灣大地」特展,即日起展出至11月24日於臺博館展出。此次特別展出1871年英國攝影家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到臺灣時,用玻璃版底片記錄下的南臺灣月世界、荖濃溪及平埔族人等地形、地貌與人文風土,以及光復前後,臺灣前輩攝影家方慶綿、陳耿彬、李鳴鵰、蔡高明、余如季、阮榮助等人所拍攝到半個世紀前的玉山和淡水河,還有當代臺灣攝影家董敏、莊靈、莊明景、徐仁修、陳敏明、陳加盛、洪世聰、齊柏林等共計15位攝影家的作品,總計展出94幅,其中69張作品為第一次對外展出。

臺博館館長陳濟民表示,這次展覽不僅精選展出臺灣山水的雄渾壯闊,也展出臺灣細緻的風土民情,希望能讓國人有機會從攝影家的另一種角度,重新看見臺灣獨特山岳與河流。第15屆國家文藝獎得主、台灣攝影博物館文化學會理事長莊靈擔任該展策展人,他指出很多攝影家都拍臺灣,而且多以個人藝術的角度出發,跟一般記錄性或科學性的攝影有相當大的差異,這次可以從幾位前輩攝影家的作品中,窺見光復初期臺灣的不同風貌,也可以看到攝影師們各自從生態、風景、甚至純藝術的不同背景和角度出發的精彩傑作。

其中臺灣前輩攝影家方慶綿曾登玉山超過四千次,開創臺灣早期山岳攝影先河,這次併同展出三張4x5玻璃底片;陳敏明展出作品為雪霸連峰航拍,持70MM底片相機搭乘直升機至海平面高度約2500~3000公尺進行高空攝影,都讓這次展出之攝影作品令人讚嘆驚艷。另外攝影家董敏為了為拍攝合歡山環景,當時74歲仍以粗繩綑住腰部,置身於中華電信載波臺的鐵塔天線上進行拍攝,他表示,攝影是瞬間的永存,永存的價值卻漸漸消失,因為臺灣的天氣不適合保存攝影作品,這次攝影展很特別的「將消失的瞬間又復活起來」,而且集合了臺灣攝影界百年來的心血,組合後成為有機共同體,希望能成為未來成立臺灣攝影博物館的引子。「鏡觀寶島山‧河~攝影家眼裡的臺灣大地」特展相關展覽與各項活動詳情,可至國立臺灣博物館官網查詢。

「鏡觀寶島山‧河~攝影家眼裡的臺灣大地」特展
展期:即日起~2013-11-24
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二樓迴廊
資料提供:國立臺灣博物館
主題分類


主題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