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Login / 註冊 Sign up
【色彩專欄】阿罩霧的林家宅邸 | 曾啟雄
November 12, 2016

讀著阿罩霧的林家文字與影像記錄,深深感覺林家與台灣早期的發展息息相關。林家是個文武雙全的家族,也是台灣早期一連串妥協的縮影。搗衣澗的石岸邊,仿彿尚可聽到婦女搗衣聲聲響,清泉細流游魚其間。現今卻已被水泥護岸取代,只餘溝狀排水的功能,風情不再。林家的男丁面臨對岸的紛亂,選擇了勇往直前,曾參與了平太平天國,更加入了劉永福的部隊,奮勇殺敵。在戰功的背後,面臨著無數苦澀的犧牲,讓守著家園翹首盼歸的婦女們擔心受怕與寂寞苦守。終於等到勇氣對著兒子說出,別再靠打殺殺獲取功名吧!努力用功,改以智慧帶引台灣吧!林文欽果然不負期待,中了舉人揚眉吐氣,這位林文欽就是站在台灣抗日與民主活動前頭與支柱的林獻堂先生的父親。
走在林家宅邸與花園,讓人不斷回顧起林家祖先過去的與台灣的脈動牽連,也看見了林家人堅持的讀書人風骨與智慧。林家花園和宅邸間,曾經是梁啟超先生的暫住處,桂花飄香,吟詩思考的路徑。那屋子主人也曾附和了金榜題名與洞房花燭夜、他鄉遇故知、久旱逢甘霖四項人生大得意的雀躍心情,巧匠也於窗櫺留下紀念的功夫色彩。門埕前,也曾高高豎起過旗桿,屋脊兩端高高翹起燕尾宣示著過去的顯赫。但這一切都過去。花園尚遺萊園一角,宅邸尚存,但家族分據。
在阿罩霧的林家花園,尚有住宅功能,但祭祀的活動都移至台中市內的林氏宗祠,萊園也成為了明台中學校園的一部分了,展現林家人興學振台的志業。林家花園是起建於咸豐年間,至今有一百五十多年之間,陸續增建,形成現在的面貌。座落於阿罩霧山麓,阿罩霧是因為此處為泰雅族的賽考克亞族的Ataabu發音由來,也是現今霧峰的前名。古蹟的整修在政府介入前,尚有規模,但殘破,且常遭宵小光顧,竊走遺物。好不容易完成了全面性整修,正預備驗收前,發生了九二一大地震,受創嚴重。整建工作再次重來,目前尚未完成。
一般所謂的林家花園,包含明台中學內的萊園與頂厝、下厝三個部分。萊園內有五桂樓、荔枝島和上面的飛觴醉月亭戲臺與更靠山的墓園,園內巨木蒼鬱。頂厝與下厝有景薰樓、靜容齋、頤園、宮保第、大花廳、將軍第等。儘管部分已經陸續整修完成,但尚未對外開放。園林的規模與板橋的林家花園、台南的吳園、新竹北郭園並稱為台灣四大園。吳園只餘池子和少許的石磊假山,北郭園只遺大門,其餘均已不存在,四大園也只有兩處林家花園尚可憶存。板橋林家花園以花園蜿蜒多變取勝,霧峰林家以宅邸華麗優雅之建築為名。
此次以霧峰林家宅邸之頂厝為主體,作為建築色彩的說明主體。頂厝的入口是景薰樓,設於建築群的側部。建築群是東西向,背山面向西,依地勢往後靠山體逐步墊高。景薰樓是重簷歇山式小樓門,屋頂上有色彩鮮麗多彩的剪黏裝飾。較特殊的是於脊塞處,安置了大力士頂住屋簷狀,就是一般廟宇裡也使用的「憨番托角」典型;入口旁的牆上,均有詩詞白黑色大理石浮刻裝飾,二樓正面有圓型窗花多彩裝飾。進入後,即可看到正廳的主色調是大面積的寶藍色彩,對視覺效果而言,是很震撼的。
寶藍色的使用,一般是點綴性的,因為色彩材料的取來不易。寶藍是由青金石磨成粉,加上膠後,塗上木材上的,與一般廟宇的彩繪技巧是相同的。青金石就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達文西等畫家使用的藍銅礦,中國是不產的,都是由波斯或西藏運入的,當然其價格不斐,早期幾乎是跟黃金同價的。連中國都不產藍銅礦了,台灣更難取得,因此藍色在廟宇的使用,大都是小面積的點綴作用,除了客家的三山國王廟的壁面,偶有大面積的寶藍色表現外。現在的寶藍色,則大都是化學合成顏料了,與當時的藍銅礦研磨色料是無法相提並論的。
林家花園的頂厝住宅建築群,使用的大面積藍色,除了顯示個人的品味外,也帶有點若干誇富的味道。寶藍色在面西的條件下,昏黃的夕陽照射後,色彩感覺更是迷人。藍銅礦磨成的色料顏色,除了稱為寶藍外,也有稱之為群青、回青、藏青、佛頭青,但礦物會因為產地的不同,雜質含量也不一,因而出現有色彩微妙變化差異,通常很難出現很純的寶藍色。因此,目前整修過後的頂厝寶藍色,相信會跟當年使用的色彩是有所出入的。
除了寶藍色外,金色與寶藍的混搭也是很特別的配色。金色是以貼金箔的方式表現於各部位的雕刻上,更顯珍貴的氣氛。在建築主體上,還是以磚塊和木架作為主體。磚塊材料的使用,除了出現於牆體外,地磚上也顯示出其特色。也有少部分的瓷磚的花式拼黏表現,讓壁面的色彩變化豐富起來,於聚落間活動時,視覺的色彩感受,因此會有意外的驚喜感。
花窗的使用,一直是台灣傳統建築的重要特色之一,在頂厝的各廳房間,各有不同的表現,並不是延用相同的款式與配色,有的是長方形直線漏窗,配合雕刻的主題,上敷各種不同的色彩,窗上甚至安排有小面積的花雕裝飾,各有不同的吉祥寓意。色彩的使用通常與一般廟宇的彩繪類似,以漸層的暈染色彩配色最具特色。廳堂與屋內的配色是以白、紅和寶藍為主,在陽光照射下,由丹紅色與寶藍色、白色構成的視覺效果是非常強烈的,色彩在此空間內,似乎變成了主人。
在建築古蹟的整修中,色彩幾乎成了很大的難題。首先面臨的是材料的改變,不可能再使用過去昂貴量稀的礦物性材料。材料的改變,當然也會多少改變了當時的色彩感覺。但是到底改變了多少?這是很難去評估的,在色差的問題上。尤其,當時並沒有彩色照片的時代或其他色彩再現技巧的根據下,更難了。即使當時的色料能有倖遺留下來,還是很難逃過紫外線與氧化的影響,多少會產生褪色的。因此修復工作裡的色彩,都要面臨到底是要重新來過呢?還是繼續色彩的破舊感覺呢?之選擇。


主題分類


主題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