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Login / 註冊 Sign up
【色彩專欄】台灣學校建築的希望色彩 | 曾啟雄
March 21, 2012

從國民義務教育的設立開始,波浪起伏形的水泥色屋頂、主體,就成為那時代的教室建築的代言。那是,當初為了滿足突然決定的國民義務教育之延長,所形成的教室缺口,委由單一設計,所進行的大規模快速學校教室的增建活動,也成為了那個時代的學校建築的特色。快速地,水泥色彩竟然取代了日據時代遺留下的木造校舍的焦褐色感覺或是洗石子短矮造形之中灰色色彩感覺和磚紅色。之後,更由於台灣的經濟起色,也帶起了學校建築上的變化,提供了各種建築上的可能性,也給了年輕一代建築師,實現理想的絕佳機會,色彩的演出也因此得到了一個呼吸的出口。
曾在日本留學時,旁聽過一堂叫作學校建築的課程,與擔任課程的教授常於課後交談、請益。回國後不多久,卻接到該教授因車禍過世的訊息,心中有著無限感懷之餘,也回想起課堂上,聽到、看到、探訪過的日本學校建築現狀之一切。回憶中,感傷裡混雜著感嘆,也有許多的訝異和驚嘆。曾經發問:「為何學校建築要有各式各樣的變化呢?色彩,為何也需那樣講究的呢?學校建築,不是使用了納稅人的經費預算,只能更節省材料、工序與安全,一切講求極度簡約條件下,被完成的嗎?」
教授的款款說明,平和回話語調依稀在耳際。國民義務教育的真諦是要為所有國民從事未來的社會生活時,進行基本性的培養。這些基本涵養,包含了實體與抽像。簡約說明的話,就是知識、技能與涵養部分。有些必須要長時間培養的、有的部分是短期間就能完成的。當然,也有成為課程的,也有無法成為課程的部分。學校建築的部分,就是無法成為課程科目的涵養對像。而色彩的內涵,有部分成為其他科目的部分內容,有部分也在學校環境中被養成了。
國民義務教育中的科目,有各階段的意義,譬如小學的數學,教的內容是計算的實體,內涵卻是透過計算方式的抽象思考能力之涵養。美術的實體是繪畫、雕塑、版畫等藝術,其內涵卻是美的感知能力之涵養。了解真諦的美術老師,在課程中,會掌握美術課程精神,安排下的實際創作活動,只不過是透過創作過程,直接去理解美的實體、體會藉由美術媒體所傳達出來的美,造形或色彩的美。並不是,要訓練藝術家的目的。在此,學校建築也會反映出教育經營理念,那!不是透過課本,可以說明、傳授的內容。曾經隨著課程,參訪了幾個日本學校建築的案例,了解建築與色彩,在日本的校園教育演出狀況。除了羨慕外,也埋下心中的希望!
在九二一地震後,發現中部的許多小學倒了,不幸中的慶幸,是半夜發生的災害,學校死傷較輕微。災後的諸多重建工作,建築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於此,許多可敬的建師紛紛挺身而出,讓台灣展現了新的契機。學校建築的境教功能,因此得以彰顯。走在東勢山區小徑的一端,蜿蜒後,抵達福民國小。災後,師生窩居於臨時鐵皮屋上課。重建中,建築師與老師充分溝通,更耐心地傾聽盛產葡萄的白毛台居民的需求。按捺下建築師的設計表現欲望,不聒噪的色彩表現,充分顧慮與自然環境契合,規畫校園的重建。重建後的校園建築與色彩演出,令師生感到自豪。校園的綠色植栽,在歲月的孕育下,與建築共同展現四季不同的色彩演出,展現出災後重建的生機。另外,在溪頭聯外道路的內湖國小,災後也展現出校園建築特色。在色彩上,與環境的調和狀態,儼然已成為溪頭沿線,觀光的到訪景點。
除了災後重建展現的生機外,文化性的破舊歷史建築,本在拆建的計畫內。也經過了文化界的呼籲,在政府相關單位的協助下,展現新的可能性,沉穩地在校園一角,散發時間的色彩溫潤氣息。例如在前往台南縣蘭花中心所處的安溪寮,有個安溪國小,擁有兩座日據時期,特意經過保存整建後,留下的木頭老建築。黝黑的燒焦深褐色,搭配著黑色瓦片,誘惑路過的行人佇足。再往校園深處走去,出現的是美援時期,所留下的簡約水泥晦澀建築,與稍後出現的四方型水泥教室的建築並列。為了緩和灰色水泥的教室建築的陰鬱感覺,發揮了現代塗料的色彩優勢,換裝成白色、黃相間變化的色彩演出。步出校園後,彷彿進行了一趟從日據時期、美援時期、台灣獨自發展的教室建築之旅。最後結束的是現代塗料的色彩統合結局,歷史的時間感覺十足。
鄉下的校園進行著換裝的同時,都市的學校也不會缺席的。都會區的台中市黎明國小,在重畫區空曠的一端,靜靜地發散著美麗的建築色彩。新蓋好的大樓,外表穿上的繽紛色彩,大膽又調和。不僅僅是現代漆料的色彩演出而已,也搭配了細部的不同色彩材料與藝術媒體的演出,讓原本老舊的校舍,脫離了陳舊的感覺,瀰漫著盎然的生機。在竹東的大同國小,陳舊的教室建築,也悄悄地進行了換裝,穿上了彩衣,點綴性的色彩,讓校園整體煥然一新。新近的學校建築,除了大膽的啟用新的建築設計造形外,色彩使用的情況,也讓人覺得台灣的校園色彩,大有煥然一新的振奮感覺。
台灣的大學,也每每有令人驚艷的色彩演出。如台大的杜鵑花色彩與日據時期的老建築歷史色彩搭配,造就不少花前月下的佳偶。東海的貝聿銘設計之路思義教堂,坐落於大遍茵綠畫布上,略帶橙色的黃色,黃得不可思議、印象。可是,國中小的學校建築,在成立初期,常有較完整規畫的建築與色彩規畫,呈現出統一性格。隨著學校主政者的更迭,也讓學校建築有新的換裝機會,但,從另個角度去看,也展露違和感覺。不同的主政者的不同主張,令校園的建築與色彩變得不調和,相互干擾,也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了學生的色彩感覺,在不多久的將來,必然也會造成台灣全體的色彩修養沉淪。如果無形的校園建築色彩,往好的方向改變的話,無形中,對學生產生境教的功能,日後必成就國民整體的美感。


主題分類


主題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