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Login / 註冊 Sign up
【色彩專欄】學人思路,綠意黑瓦 | 學學色彩研究部
September 30, 2013

城市色彩,是指城市公共空間中,所有裸露物體外部被感知的色彩總和。包括土地、植被等自然環境色彩,生活的常用色彩、歷史背景、文化印象……等人文色彩,建築物、廣告、交通工具……等人工色彩。自然色的組成,是因為地域環境所造成,包含所在地的經緯度、海拔高度以及是否靠近水域……等自然條件。人類對色彩的感知,在視覺與感覺的連結下,同時也引起心理狀態的變化,所以熱帶地區國家民族,常以溫暖的、熱情的、高彩度的、強烈對比的顏色組合;而溫帶、寒帶地區國家民族,常以較為中性的、理性的、中低彩度的顏色組合。因此,自然色的來源,因地域不同造就的陽光、空氣、水的不同,而造成不同的色彩來源。更仔細的說,因經緯度的不同以及地球與太陽的公轉自轉周期,造成陽光的色溫不同;因為經緯度、海拔位置等地域關係,造就氣溫的不同,因此造成植披的不同,而造就環境的自然色彩不同;水域亦然,近海、靠溪流、山川、湖水亦或沙漠、石地、洞穴也造就了不同的生態條件,所以動植物的物種不同,而造就環境的自然色彩不同,層層關係,環環相扣。
早在遠古時代開始,人工環境的建置,首要材料就是來自於隨手可得的當地材料,因此,在自然環境條件的不同下,當人工建設的取材來源受限,而使各處環境的建設各具獨特性,例如古埃及人所蓋的金字塔與古羅馬人所建的競技場,就有極大的差異,因此,區域的不同國家,國家的面貌也不同。

工業化社會以後,交通的進步、運輸的發達,以生產線大量開發的建築材料同時也是時代的產物,透過各種運輸方式輸出世界各地,漸漸的地球村的口號不僅是因為交通運輸的發達、通訊科技的日益精進,使人們的距離更為接近,同時也因為建築材料的國際貿易關係,以及技術的流通更新,所以建築的面貌越來越接近,城市、國家的面貌差異就越來越小。
「讓我看看你們國家的面貌,我就知道你們追求的文化是什麼?」國際上許多國家,已經開始注重城市的面貌,以至於國家的面貌。以相同血脈淵源的中國為例,紫禁城、麗江古城的規劃,已是都市色彩規劃的概念;緊鄰台灣的日本,京都古城的城市規畫亦同,特別是大阪於1995年提出了世界知名的系統色彩規畫方案,其者主要方法就是在城市規畫審批中增加了「色彩規劃審批」專項,而這樣的規定相當於擁有對建築等行業的一票否決權。該色彩規劃使該城市向著「水清、花香、草綠又充滿歷史、文化魅力的城市」的現代城市面貌前進。從實際效果看應該非常不錯,每年有近100棟建築面積大、樓層高的房屋需要經過政府部門的審批和檢查。其他還有知名的挪威屬地斯瓦爾巴群島上的朗伊爾城、印度拉賈斯坦邦的焦德普爾城,因色彩建設成就,引導朗伊爾城、焦德普爾城走向今日全面發展的重要契因,這是對於許多環境、功能單一的城市而言,具有極高的借鑒價值。
法國的色彩專家Jean Philippe Lenclos提倡城市色彩規劃應以:
(一)自然美為原則、
(二)與自然環境和諧為原則、
(三)延續城市歷史文勇為原則、
(四)城市功能區分為原則。

事師於Jean Philippe Lenclos的中國美院副院長宋建明謹守以上原則,與中國政府合作,進行城市色彩規劃的地區有:杭州、澳門、白馬湖、城東新城、武漢、廈門鼓浪嶼……等地。落實從歷史文化面向、當地地質自然條件、自然特產……等面向進行深度考察、研究,以色票對照環境條件、人文條件、城市功能條件將色群展列出,依人體視覺感受對照心理分析比對同色系中,不同明度、彩度、對比度……等科學心析方式,進行城市色彩規劃。因此,儘管色群相對差異的結果中,色彩設計的規劃依然保有自然、和諧之感受,深受中國政府依賴。
根據對於台北青田街、和平東路至溫州街、新生南路一帶的歷史考察,因日治時期總督府設立「臺北高等學校」,以及「臺北帝國大學」,因此許多日式建築的官舍、宿舍設立於此區塊中。發展至今,「臺北高等學校」已改制為「國立師範大學」;「臺北帝國大學」已改制為「國立臺灣大學」。隨著都市更新,許多住宅、商家進駐此區域,八、九十年間,從日本建置的防空空地及官舍、宿舍發展至今,已是大樓林立,但座落於大樓後方街道巷弄內的,卻是陳舊的日式建築。這些建築有的荒蕪廢棄,有的改建為商家,有的仍維持舊有的宿舍型態,組成了一個特殊的、充滿人文氣息的生活聚落,加上許多學生生活於一帶,因此人文生活空間聚集於此,包括咖啡文化、飲茶文化、獨立音樂空間……等,再因國立師範大學藝術學院、音樂學院學生活絡於此,因此更加強此生活圈的藝術人文氣息。

此外,更因住宅空間闢地,砍伐移植了許多老樹,近年來環保意識抬頭,保護老樹意識更是受到關注,許多百年老樹座落於此生活區中,更是受到民意、政府關注,此生活街區當中,因為許多老樹的座落,更是添加了都市綠意、閑靜,已成為此生活區的一大特色,漫步於樹陰下的享受,與台北市區人來人往的快速步調中,更顯得值得重視,畫面猶如淡雅的水墨畫,富含人文氣息及綠意遍片。
整合以上歷史面向、環境條件以及都市功能,可以以「學人思路,綠意黑瓦」為題進行台北師大街區一帶的色彩計畫,深度分析此區塊受保護的綠色老樹,進行以自然色為主軸的色彩議題,以綠色色譜串聯所有街區,並以本區植物特色進行色彩規畫,分析其彩度、明度,設計、規畫於建築本體之建築色彩計畫。以原有的日式黑瓦,搭配水泥、洗石子的灰色色群建材圍牆,更將舊建築牆面以白色、灰色規範,加上錯落的老樹及綠色植栽,添增具有水墨畫意象的淡雅嫻靜。

值得思考的是──未來的都市更新色彩參考,並透過規範的街道色彩設計、街道家具設計,整合並串聯了整體感,未來漫步於此台北街道生活區,透過色彩計畫將深入感受到此區域的整體感與文化面向價值,才是城市色彩的正面意義。


註:印度焦德普爾城圖片引用網址

主題分類


主題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