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Login / 註冊 Sign up
【色彩新聞】「HOMESICK」—劉致宏、蕭牧民、彭奕軒作品選,創作上的鄉愁,說画藝術空間展出
November 27, 2014

彭奕軒,《悠閒的鬚鬚—系列4》部份截圖,白板、白板筆,30x90cm,2014


「Homesick」字面直譯代表著:鄉愁。此次展覽揀選了三位藝術家各自關於記憶、影像、質地的各種描述方法,而這些「創作上的鄉愁」來自於諸多的「既視」與「映照」,這些「難以言說的什麼」也同時指向了許多藏在感知隙縫裡的躊躇與奈何,然而,藝術家們在面對這樣的境況時如何靈巧的轉身、捨棄抑或逃逸,便誘發了屬於他們自己的語言和方式,將某種內在所謂的嘆息或無奈情境(亦或稱之為某種鄉愁),具體而微的經由創作的過程與結果顯現出來。

香港作家鐘曉陽一九八一年出版的現代小說《停車暫借問》之中,有這麼一段讓人印象深刻的經典對白:「有心跳的地方,才是故鄉。」舉重若輕的,道出了在「鄉愁」這個字詞背後依附著豐富且濃厚的情感想像。

「Homesick」若拆解成兩字,其中的「Home/家」,可以解釋為某種「初衷」或「源頭」,即所謂的「故鄉」,描述對於某個「初始的地方」所持有的一種懷想 ; 而HOMESICK 中的「Sick/病症」卻帶有來自於某種缺憾狀態的呈現,然而有趣的是將兩字並置之後,讓「家/初始/源頭」與「病症/缺憾」產生了連結關係,給出了明朗並且具象的意義:某處心之所嚮。

影像的鄉愁:彭奕軒的影像作品來自對於土地經驗與安逸感受的懷疑,介由描繪各種(可辨與不可辨識)災難畫面的輪廓,並置了具有悠閒氛圍的彩帶碎浪,製造某種環境經驗的錯覺,同時也面向著快速消費與容易遺忘的媒體訊息世界。質地的鄉愁:蕭牧民在經歷海外求學的生活經驗之時,於雕塑媒材與作品質地上重複堆疊了對於環境念舊(傳統市場/魚)的溫潤話語,也加入了習得的漆藝工法成為創作的另一延展,豐富的情感均訴諸於那一刀起、一痕留之中。回憶的鄉愁:四年多來劉致宏持續沈浸在書寫的習慣當中,透過大量速寫(Sketch)與繪畫(Drawing)的語彙練習及整理,記錄著生命若有似無的過往片刻,體現了緬懷對於過去、記憶與時光不斷流逝的盼念及懷想。心之所嚮是什麼味道?三位藝術家在創作形式、表現方法與內容探究的思考上相互映照,交織縈繞在一種淡淡的、幽微的氣味之中,時而也彼此細細琢磨著創作之於自我與生命經驗的,所謂鄉愁。—劉致宏

策展:劉致宏
藝術家導覽講座:2014-12-13(六) 15:00免費入場


「HOMESICK」—劉致宏、蕭牧民、彭奕軒作品選
日期:即日起~2014-12-21
地點:說画藝術空間
資料提供:說画藝術空間
主題分類


主題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