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Login / 註冊 Sign up
【色彩新聞】藝術與修行的賦格曲—沈昌明繪畫中的東方哲思,沈昌明2013高雄個展即起展出
July 23, 2013

藝術家沈昌明個展目前正於荷軒新藝空間展出,對於藝術家沈昌明來說,多年前一場意外的車禍讓他深陷喪子的悲痛,在最為哀慟之時,他選擇不斷地抄寫心經迴向予愛兒,不停的書寫行為釋放悲傷的情緒,卻在其中得出不同的情感,發展出創作中的另一種可能,一套融合東西方的繪畫語彙。

早期沈昌明的心經書寫是在宣紙上,爾後逐漸將生命體悟結合繪畫經驗發展至畫布上。在藝術創作中,以「心經」為概念所延伸的作品,不論在文字或內涵的沿用上,沈昌明並非唯一,但在反覆抄寫之中,他以生命頓悟而「悟」出了一種新的創作面向的可能性,並在藝術和自我的來回辯證中發展出新的繪畫能量。《心經˙賦格曲》發展自2005年,是藉由過往對心經的思考與認識,在書寫的感官經驗中,將腦海裡自動浮出的心經字句重疊,讓文字化為符號,在畫布上對話/對唱,各畫布中的律動也以不同和聲在進行,形成一種對比形式的風格,為「心經」在藝術形式的表現中創造新的註解。

沈昌明提到,當時在書寫的過程中,常常一句還沒寫完,腦海便浮出下一句,在來不及書寫的狀態下,就將句子們重疊在一起。重疊的字與句在畫布上形成新的文字結構,透過不同方向和顏色的組合產生一種律動,構成悠遠的空間狀態,產生新的視覺效果。這些律動性的符號式文字,重點已跳脫文字內容,也跨越心經的涵義和思想,在字的線條和空間中產生的一種旋律,如同古典音樂中的「賦格曲」,採用一個旋律,抑或一段短短的歌,加以不斷發展延續,在該旋律發展的同時,另一條旋律同時出現,彷彿協助伴奏,以多聲部織體完成的作曲形式,在不同旋律線、聲部的對應和重疊之中,產生新的對位和曲風。

有別於《心經˙賦格曲》所構成的符號律動和對話,是始於創作者對於自我內在的關照與對於心經的體悟,《眾生相》以心經為主體,結合過去他所擅長的人像繪畫。藉由在畫布上重複書寫心經的過程,形成一種繪畫的特殊肌理,透過重疊次數的多寡產生不同的厚薄肌理,在光線折射中形成特殊的陰影效果,沈昌明說道,「這種陰陽相生、虛實相應,是中國禪學中的一種東方美學,像似電影技法中的蒙太奇(montage),東方的陰陽學和西方技法產生重疊,在拼湊中產生一種新的意象」。而畫中所使用的篆刻字體,是一種陰刻的形式表現,篆字在中國文化中保有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沈昌明認為其線條美學是現在的美術字所無法取代的,因此他將東方文化的字體表現與和西方技法中人像繪畫結合,企圖使觀者在觀看的過程中藉由不同角度的觀看經驗,在畫中人物和文字的虛與實之間產生互動,甚至是一種對應,進而建構繪畫與實體間之時間、空間的存在。

至於畫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梵谷、弘一大師、聖嚴法師和歐巴馬等,皆是引領沈昌明生命思考有所體悟的對象,而人像一旁所出現的插圖符號,如聖嚴法師所主張的樹葬、歐巴馬的桂冠等,則是他針對畫中人物的角色有所思考後,所轉化的圖像表現。在人像、字句與插畫的多方結合中,沈昌明在畫中建構了一個觀看人物、體悟心經字句和符號想像的空間,透過圖、字和符號的呈現,企圖引領觀者來回推測和想像,進而產生自我當下的解讀與辯證。站在創作者的角度,在提供視覺意象的同時,這種觀看的經驗與畫作在社會、文化中所可能被解讀的多層涵義,與創作本身擁有相同重要的地位。

宇宙萬物皆是陰陽、正反,且不斷在尋求一種調和,繼續向前邁進,進而達到平衡,仔細觀看、思索沈昌明的作品,發現每一系列中皆欲傳達一種生命的對應與調和。他近年來的新作《山˙石 非相》,企圖在抽象中隨機地尋求具象的姿態樣貌,像似佛家所主張的「因緣法」,「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他以隨意的甩點方式將顏料灑在畫布上,重複產生圖像後再依據圖像的樣貌進行整理,這種在隨機之中尋求平衡的過程,對他來說也是一種修行的過程。沈昌明的創作從過去具象的心經文字書寫,發展至以心經字句回應、關照社會人物和文化,再延伸至近期的隨機抽象創作,「心經」,無論在他的生命和創作中,已從具象的抄寫、對文字的體悟,內化往前推進至整體萬物與時空的有機和調和。

繪畫,是和自己不斷的賽跑,沈昌明三十多年來未曾發表過個展,在這些年間他身兼創作者、收藏家和畫廊經營者等多元角色,比起一般的創作者與人事物有更為廣泛的接觸、互動與思考,他認為人生沒有整理思緒、深刻的得到體悟,並建構出自我的創作語彙,終將只能跟隨他人的腳步。在這近十年的時間裡,他不停歇地書寫繪畫,近乎苦行憎的修煉,企圖忘卻世俗的罣礙,卻也在不斷的磨鍊中找到新的繪畫語彙,在東方美學文化和西洋油畫技術中,開創新的語彙,傳達自我的生命力道。

「空故納萬境」-沈昌明2013高雄個展
展期:即日起 ~2013-08-18
地點:荷軒新藝空間
資料提供:荷軒新藝空間
文字:賴依欣
主題分類


主題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