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Login / 註冊 Sign up
【色彩新聞】在高雄兒童美術館享受視覺與聲音藝術結合的奇幻旅程
December 25, 2011

高雄兒童美術館繼「觸覺」展覽後,再次策劃以感覺認知的聽覺展覽「聲音!有藝思」,聽覺如何結合視覺意象,發展出有趣的藝術作品呢?這個展覽讓大小朋友感受生活中處處存在卻常讓人忽視的「聲音」,同時加強聽覺與視覺的多重感官刺激。

為什麼以視覺為主的美術館展覽「聲音」呢?而聲音又如何和視覺搭配?高美館館長謝佩霓說,技術的日新月異,以及當代跨界的結合趨勢,已使得「聲音」越來越常出現在視覺藝術作品中,摻入聲音的造型藝術已占有當代藝術的一席之地,藝術作品再也不單指雕塑、繪畫或等單一種媒材,而是包含以上所有,未來的主人翁,更應自小即接受多層次的視覺美感經驗。

作為藝術教育展,「聲音!有藝思」結合視覺造型,試圖通過「聲音」探索藝術領域裡的多樣性發展,開拓身體細膩感官視、聽覺經驗。藉此激發孩童思考、體驗「聲音」的各種課題。舉例來說,不同材質的物品,聲音大小不一,有的細微、有的響亮,音色各不同,「聲音配對」單元考考孩子的耳力和記憶力,找出兩個會發出相同聲音的盒子,給予孩子聽覺經驗和記憶聲音能力;「聲音花園」單元放置和「聲音」有關的繪本,讓孩子從閱讀中,了解聲音的文學面向,以即如何以文字捕捉抽象的聲音;「聲音百寶箱」則收集海潮、鳥鳴、猴子、雨聲,讓居住在城市中的孩子,體會大自然聲音的各種表情。此外,「聲音製造廠」提供多種創作素材,請孩子動手創作,為自己做手搖鈴、沙鈴鼓和手飾鈴璫,聽聽不同材質所發出的聲音,究意差別在哪。

藝術家如何詮釋聲音屬性呢?本展邀請新銳藝術家王仲堃、王騰逸、邱昭財、撒部•噶照和蘇家賢、林建佑、林韋佑團隊,為孩子打造聲音的魔法,讓孩子不僅看見、更聽見日常忽略的聲音。王仲堃的〈聲林魚〉高高掛在天花板上方,自體敲打出如鐘音的聲響,在空間中形成聲音的風景:王騰逸的〈行走城市 聲音地圖〉試圖捕捉高雄市的聲音,以聲音記錄因人們在城市中匆匆行走而消逝於耳中的每個交錯,影片中,飛機、捷運刷卡、小販招攬雖是熟悉的聲音,但這些聲音來自何處?小販招攬聲是在瑞豐夜市,還是六合夜市?捷運刷卡嗶嗶聲是在中央公園站,還是美麗島站?在此,藝術家請我們思考聲音與空間的關係。

邱昭財的〈叮叮噹噹〉,回歸到日常生活中敲擊鍋碗瓢盆的經驗。藝術家仔細聆聽器皿的音色與音階,將此與鍵盤組構成一座奇妙的鋼琴裝置。當人們彈奏,這些餐具、器皿叮叮噹噹唱起了歌,吸引了大小孩的目光。藉此提醒我們日常稍不注意間即擦身而過的聲音。阿美族的撒部•噶照,利用漂流木、石頭和鍋蓋,設計可敲擊的〈豐收的節奏〉,他讓樂器回歸到單純的敲擊,重新發現單純的聲音之美。蘇家賢、林建佑、林韋佑三位大男孩則製造〈玩具的魔法聲音〉,讓肢體動作和玩具的聲音相呼應,數十種玩具,十幾種電子聲音,再加上孩子的笑聲、尖叫聲,三者混在一起,產生奇異而狂歡的詭譎音。

本展展至102年2月17日止,展覽地點為高雄兒童美術館202展覽室。兒童美術館開放時間為週二~週五上午9:00-12:00,下午1:30-4:30。週六、日9:00-17:30(週一休館)。

資料提供:高雄兒童美術館
主題分類


主題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