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Login / 註冊 Sign up
【色彩新聞】「對生命的喃喃細語」—新銳藝術家聯展,當代藝術與生命體悟,觀想藝術即將展出
December 11, 2014

林雅涵,《花開時節XIV》部份截圖,膠彩,45x45cm,2014


觀想藝術,結合藝術與茶,在十二月推出雙展覽,分別是新銳藝術家聯展與易武名山普洱茶展。新銳藝術家們將以他們細膩的心思闡述對於生命的領悟;而明性樓茶業主持並展出松云草堂所藏易武茶山各寨茶品。期間舉辦聯合講座,是為國內首創茶與藝術的盛宴。參展藝術家有:林雅涵、陳小鳳、徐夢涵、黃于珊、彭泰仁。展期自12月13日起至2015年1月4日止。

林雅涵畢業於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藝術教育與創作碩士班在學中。林雅涵以髮絲傳達所隱藏那層細密綿稠的情感,隱隱透露的變化萬千的心思。頭髮任誰都在乎,每每整理儀容時都會梳理一番,家中姊妹之間經常互相幫忙梳頭、編髮,對於頭髮的觸感以及編髮的動作,自身有著濃厚的情感記憶。正因和生活貼近,且多數人有共同經驗,能產生共鳴。髮絲所隱藏那層細密綿稠的情感,能傳達自身的內在感受,如髮絲的糾結是種具體現象;心思的糾結是無形的抽象。每根頭髮都是獨立完整的,但是卻又能夠互相牽動彼此,也許隨風飄逸,也許糾纏成結,內心的思緒及情感亦是如此。
陳小鳳,《極.無限#05》部份截圖,壓克力顏料,80x80cm,2013


陳小鳳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版畫藝術研究所,作品以當代極簡精神及色域繪畫風格呈現東方虛無哲學精神,在「東」「西」之間藉由符號與顏色探討存在的價值與意義,版畫及壓克力彩是主要創作表現,曾獲臺灣、日本國際版畫藝術相關獎項,2013年獲選文化部首屆藝術新秀。作品從當代極簡精神及色域繪畫風格呈現東方空無哲學內涵,以隱藏的符號反思當下令人過於炫目的文化。《極.無限》系列共二十五幅作品,從老子【道德經】五千字全文中摘錄出「常有欲以觀其徼,至虛極,靜篤守,德乃足,歸於樸,不窺牖,見天道」表達人於天地之間最重要的本質所在,透過注音轉換幾何表現,試提供人們與作品共時當下重新喚起的五感覺知,感受所能感受的一切,覺察自己內心單純的本心之處,創造觀者與作品之間僅屬於觀者自己「我思,我在」的不同思考空間。

徐夢涵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擅長將單純的形象與天真、充滿童趣的物件融合再一起,形成另一個主體。徐夢涵的畫作充滿卡漫式的符號,物件在畫面中的排列構成卻是充滿超現實感,展現耐人尋味的詩意。徐夢涵用繪畫書寫並記錄私密的身體感和存在感,和因疼痛而產生細微情感變化之生命歷程。因疼痛而產生細微情感變化之生命歷程,讓人領悟到所要面對的不僅是死亡的意象,而是去感受死亡;用繪畫書寫並記錄私密的身體感和存在感,體會日常隱含逝去之美的詩意片段,和它所喚起的孤寂與幽傷—在生命的本質全然自由之前,終將被困於名為「身體」的容器裡,一次次的去衝撞及接納生命的完美與不完美。

黃于珊,1981年生於臺灣臺北,2004年畢業於大葉大學造型藝術系,現就讀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研究所,現居、創作於台北。試圖打破現成物既定印象,以自我感受來賦予新的語彙與定義。喜歡靜靜的待在一旁感受著在同一個時空下的每個人,也總是喜歡為每個人的角色編織不同的故事。每一個人的人格特質養成,都來自一個撫養我們長大、雕塑我們性格特質、培育我們對人生的態度及價值觀的原生家庭,正因為這一份親密關係交織重疊、錯綜複雜,所以每個人才會如此的不同。

彭泰仁,1976年生於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西畫組碩士,筑是藝術專業畫室負責人。將人的關係模式抽離,探討這個模式再不同社會結構背景下所呈現的不同面貌。在臺北藝術大學期間主要創作方向為幾何抽像,探討結構的極簡化與與解構的極限美感,在師大美術研究所期間,個人的創作方向轉像具象的人物主題,探討家屋結構的空間與個人心理各種不同狀態的對應關係,以家屋的各個空間去研究人的心理空間各種情緒記憶與狀態的構成,在研究所畢業後,創作主題又轉向人跟人之間的關係鏈結並在做了幾年教學工作後,前往法國學習語言與申請藝術村,在法國生活一年,在法國的期間也發展出新的創作方向,以植物意象去象徵人的關係結構,人的關係就像植物一樣依附生長,相生相斥,而最近的創作更將人的關係模式抽離,探討這個模式再不同社會結構背景下所呈現的不同面貌


「對生命的喃喃細語」—新銳藝術家聯展
日期:2014-12-13~2015-01-04
地點:觀想藝術
資料提供:觀想藝術
主題分類


主題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