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Login / 註冊 Sign up

說明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 泰雅族 男用短上衣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 / 攝影作品 Photography / 織品服飾 Textiles and Clothing / 攝影類 Photography

麻、毛線、塑膠鈕扣 40 × 47 cm

型制特徵:
本作品由兩塊白底紅、黑毛線相間的織布於長邊至下緣,向外側用紅毛線相縫。二塊織布各自對折,兩側縱緣留出手口,其餘用紅色毛線向外側相縫至下緣。整件短上衣之下襬,出手口及前胸敞開處的緣邊皆有緄邊。衣前開襟處至下襬左、右各縫三條紅毛線編成的綁帶。本作品底布經線以白色麻線為底色,緯線以白、紅、黑、綠色為主要色線。布料有麻布及毛線兩種,織布技巧以夾織及釦飾為主要表現方式,所織出的紋樣有直線形、X形、菱形、三角形紋等形狀,所運用的色彩有白、紅、黑、綠等色系,其中並大量用紅色色線,且為服飾主要的表現顏色。在泰雅族的gaga(指約定成俗 的習慣,為無形的社會控制力量)中,rutux(特指惡鬼)最怕紅色,所以婦女喜好在服飾上採用紅色裝飾,做為保護軀體護身符。

風格特色:
本作品紋飾特色有三:一、衣前以紅、黑毛線相參的直線形紋。二、衣背以紅毛線為主,黑、綠毛線相參交織成X形紋、菱形紋、三角形紋。三、出手口側及衣前胸部,下襬共由275粒白色釦飾分飾成直、橫曲折圖案。

文化意義:
台灣原住民各族群早期服飾的形式是將織完成的長衣方形布,不經過剪裁,用簡單的縫製方式將它縫製起來,民族學家歸類為「方衣系統」,方衣基本形式為無袖、無領,長度在腰部上方,可分為無袖短上衣、有袖短上衣、麻布短上衣三種。前兩種上衣有織紋,於正式場合穿著。麻布短上衣全無飾紋,為工作服。例如泰雅族男子的長上衣及短上衣,均屬兩塊長方形織布相接縫而成的衣服;而泰雅族在衣服的紋飾上,大都以夾織的方式來表現紋樣。一般說來紋飾分為兩種不同的紋飾,前面全部至背後肩部間為同一種紋飾變化,衣背肩部以下為另一類的紋飾變化。方衣的製作皆不經剪裁,縫製方法簡單。將兩幅布並齊排列,將中間縫起,縫到全長的二分之一時停止,再將兩幅布折起,中間沒有縫的在上,縫過的在下,再將布 邊兩側縫起,即把同幅上下兩層連在一起,從下往上縫起,並留下適當出手口,這樣便完成一件上衣,通常上衣均沒有鈕扣,均是以捻過的線做為繩索,取代鈕扣。

使用方法/時機:
無袖短上衣是男子專用的禮服,女子不可穿用。一般而言,穿著場合不太受到限制,凡是外出交際時均可穿著。

資料提供: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
色群
DE510B 222/81/11 60/65/72 0/78/96/0
635C52 99/92/82 40/2/7 51/48/55/42
B39273 179/146/115 65/13/24 22/41/54/10
E89573 232/149/115 73/38/37 0/52/53/0
BC490A 188/73/10 52/55/64 9/82/100/2
843C16 132/60/22 38/38/45 27/83/100/26
1D251D 29/37/29 11/-6/-4 87/65/60/77
442920 68/41/32 20/17/15 43/77/75/69
D4D1C9 212/209/201 84/0/4 19/15/21/1
E8E8F0 232/232/240 92/1/-4 1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