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Login / 註冊 Sign up
註冊 Register
請輸入密碼
請輸入姓名
請選擇您的性別
請選擇您的生日
恭喜您,註冊成功!
Thanks!
You should receive confirmation emailsoon.
忘記密碼 Forgot Password
無此帳號,請重新輸入。
Wrong email. Try again!
註冊Register
已經寄送密碼至您的註冊信箱!
Thanks!
You should receive a confirmation email soon.
September 14, 2018
「吟唱的河流(The Singing River)」是王淑鈴近年發展的繪畫系列,是她對故土的深切關注與回應,狂暴而溢出畫框的筆勢動態時而高歌時而低吟,指涉大自然激烈變動的同時,也具現層次多元的時空概念與中國道家的「變易」宇宙觀,透過分層糾結的脈絡,各繪畫元素相互調動、牽引與激發。
September 10, 2018
鍾舜文在深愛的家鄉獲得源源不絕的創作養份,繪成一幅幅細緻優雅的膠彩畫作。居住在美濃笠山間家族世代傳承的居所,鍾舜文細細體會生命的點滴、感受季節的流轉,她觀察身邊萬物的姿態,珍惜人與植物、動物之間樸實而真摯的情感交流,藉由繪畫,低聲訴說著生命的豐饒與愉悅,流露一股悠揚清麗的韻致。
September 10, 2018
長年生活於山林之間,以油彩鋪陳出可供心靈徜徉的山林之境,是林煒翔一貫的堅持。稱之為風景也好,類比為山水亦佳,林煒翔的繪畫以無數層輕薄色彩的罩染、堆疊與鋪陳,一筆一筆開展出飽含呼吸律動,雋永而靜謐的純粹之境。對林煒翔而言,鄉愁並非對於此生故鄉的眷戀,而是關於心靈原鄉的追尋。那是藝術家未曾到過、無從證明其存在的地方,他說:「十幾年來,我的繪畫主題從來就只有一個,就是追尋心靈的原鄉。」
September 07, 2018
細讀三位藝術家吳繼濤、鄭月妹、黃智陽的作品,從中的心境轉換襲來的是一層又一層的感觸。「無」與「形」是形式上轉變,也是心境的鋪陳,從零到有的過程中產生的變化逐一地呈現在作品中,在這三位藝術家的作品中,可以看出雖為當代水墨作品,但是都有不同面貌的呈現及形式,「無」的樣貌抽象多變,是在心中竄動打撞的流程之一,而過程是為藝術創作中最私密也最重要的一環,令人好奇而想一探究竟的是這三位藝術家在相同的領域卻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從無到形這中間的歷經為何?他們最後呈現的「形」又在述說著什麼?
September 06, 2018
〈最前面的表情〉這件作品,畫出如圖層般的「(無)表情們」,讓它們堆疊出一張最積極、最前面的表情,而那張最前面的臉不知所措的感覺,好像在說:「是誰把我拉到最前面來的?」試圖將表情產出的過程視覺化。藝術作為一種情緒的療癒,以〈最前面的表情〉作為這次個展的主題,期待能喚起觀者日常的生活經驗,用幽默化解生活中的煩惱與憂愁。
September 04, 2018
時屆今年適逢成立五周年,心晴美術館特別策劃「超以象外—心晴美術館館藏展」,此次展覽的藝術家由中生代鋪敘至前輩藝術家的創作,分別為朱德群、莊喆、翁明哲、張振宇、楊識宏和鄭麗雲等六位藝術家的經典佳作,展現作品獨特的跨時代藝術語彙。
September 03, 2018
尊彩藝術中心展出「陳依純個展—進入世界系:地球防衛少年」,「世界系」是引用日本思想家東浩紀(Hiroki Azuma,1971-)對「世界系」的詮釋,「世界系」一詞在2003年開始流行使用,沒有具體的國家及社會設定,主角是你/我(男/女主角),並與世界危機和世界滅亡等巨大問題的抽象連結敘事。
August 31, 2018
《回眸的旅跡》由游原一策展,邀請專長圖像考古的王挺宇、表現時間痕跡的許聖泓、充滿家園情懷的陳劭彥、聚焦古典劇場的鄭農軒、進行繪畫重構的謝牧岐,這五位出生於1980年代的台灣藝術家,以主觀心情微觀世界,呈現心中的異色風景。
August 30, 2018
從2017年台開築空間《未來進行式—台開新秀徵選計劃》中脫穎而出的藝術家李宜亭,今年個展《一處》展出2016-2018年的作品,共21件,其中2016「荊棘和花」、「低語」、「盛開」、2017年「碎花叢」、「透明森林」、2018年「浮光森林」等系列,可看出這次展覽的脈絡。李宜亭在處理具象、抽象的調和及大膽使用視角錯置,如夢境般卻又帶著寫實的畫面,讓人久久凝視欣賞。
August 29, 2018
《石海之渡─周珠旺 個展》展出作品為出生於屏東的周珠旺為家鄉自然地景所做的懇切記錄,將當地的文化地貌與自幼的家業記憶,揉合於島嶼南端的地質材料中,以科學式的精確描繪做感性書寫,精細的點沙佈滿沙灘與石堆上,「點」發展為周珠旺的作品符號,石頭大小如卵蛋,亦如巨山甚或島嶼,沙石循環系統在大尺度時間規模中延展為地球時鐘,超乎有機生命的龐大時間架構透過沙石圖譜創造出來。
August 24, 2018
藝術家夏陽,師法臺灣現代藝術的導師李仲生,後和七位畫友成立東方畫會,藝術閱歷極為豐富,人品和穆寬容、童趣淳樸性格,其特質自然流露在自身的創作觀中,使人欣賞的同時心領神會。他透過描繪別人的故事,講述自己的人生,語境上游刃於認真與遊戲之間,欲言又止且言在意外的寓意韻味,繚繞深遠。本次展覽「夏陽:觀.遊.趣」薈萃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品及來自臺灣、上海美術館、畫廊、收藏家與藝術家自藏品,包含素描、繪畫、雕刻以及複合媒材等上百件精彩作品,縱貫五〇年代至今的創作脈絡時序,完整呈現夏陽獨特的藝術風貌。
August 23, 2018
李子勳的創作源自於個體對生命的感知與體驗,並以虛構的想像來重新呈現世界所不可見的本質。他擅長將人們心靈對世界的虛幻感受,運用極度現實的物理操作手法來表現,兩者之間的對比構成了作品的獨特魅力。創作橫跨繪畫、雕塑、建築、劇場設計、表演藝術等多重領域,將虛擬的世界轉化為具有高度象徵意義的物件和符號,意在以創作建立新總體藝術。
August 21, 2018
「跨域讀寫:藝術中的圖書生態學」以「書」為核心概念,試圖在展覽場域中討論「書」與藝術的關係,如同一場「非書展」,處理知識生產的生態系統與循環。書在文明發展的進程中佔有極重要的份量,是人類藉以跨越時空限制的訊息載體:人類透過閱讀、寫作、製書,有意識地進行收藏、整理、分類,書籍成為人類知識體系結構的體現,甚至影響了人類認知世界以及知識生產的模式。
August 20, 2018
就在藝術空間邁入十週年,特別邀請策展人黃建宏規劃《就在「時區」Voir là in Time Zones》十週年特別計劃,將以三個展覽呈現就在藝術空間的獨特性格。第三檔展覽 《十年、椰子、芭蕉樹、紀念、硫磺、說故事、安排、美好、幻聲跡、第三。》由周育正與四位相異屬性的藝術家謝牧岐、許家禎、楊季涓與王福瑞進行為期五週的累進式展演,畫廊空間將隨著週期被委託的新作逐漸履行,直到展期的最後一週。
August 17, 2018
此次的個展主題「浮流 凝想」,將創作的主軸以兩個方向來分別梳理。「浮流」意味著「漂浮」和「流動」;另一方面的「凝想」則帶有「凝縮」、「凝結」的時間象徵。詩如在漂浮失重的世界中帶來如桃花源般的隱世及理想觀,同時也為緩慢、靜謐心靈的現實訴求所提供寄託。這些自然景觀、植物、生物在圖像上各自具有不同含義的造型延伸,它們大多架構在一個非現實的空間,而「漂浮」、「流動」、「凝縮」、「凝結」即成為這一連串變化的組成。
August 16, 2018
藝術家吳燦政十幾年來不斷的思考並實驗聲音的可能性。他說:「透過聆聽,喚起記憶的碎片並再一次的重組它。傾聽生活所在之處,平凡的生活聲景,層疊另一種未來考古學。」此次將展出「台灣聲音地圖計畫Taiwan Sound Map Project」以及其編輯版「海岸線Coastline 002」和「瀑布Waterfall 002」,並帶來兩件創作手稿與隨筆的手稿式作品「軌跡 Track」、「時間之旅 Voyage of Time」。
August 13, 2018
科元藝術中心與藝術家趙璐嘉配合超過十年,趙璐嘉是個多產的藝術家,典型的每日不繪畫就活不下去的類型。繪畫的表象上,她每年的創作都有不同,也似乎毫無脈絡,但如果把她每年的創作都攤開放在一起,才會發現其實不論構圖與顏色的配置,在在顯示她的誠實與感性。
August 08, 2018
剪紙藝術家Wuba非常喜歡在空間內擺設各類植物,但是開心帶回家的植物們總是因為不明原因而枯死。擅長剪紙但卻不擅長照顧植物的她決定透過巧手傳達她對植物的愛,以紙作為創作媒材,藉由剪紙技巧與立體塑形展現各類植物不同姿態的美感,讓植物能永遠長青,陪伴在她的身邊。
August 07, 2018
「起始.永遠—日本清里攝影美術館典藏精選展」展覽內容共包括日本戰後許多重要知名攝影家青年時期的原作作品(如:東松照明、細江英公、桑原史成、森山大道、荒木經惟、篠山紀信等),以及清里攝影美術館透過20年來「青年攝影家典藏計畫」的持續積累所遴選收藏的國內外攝影家之優秀作品,其中包含12位臺灣攝影家的作品(陳伯義、何沐恬、張哲榕、翁偉中、李浩、陳彥呈、詹鎮哲、林軒朗、林文強、楊哲一、張國耀,當中亦包括臺灣受邀作為榮譽評審委員之一的張照堂作品)也會在本次一同展出。這些為數三百餘件的精采選錄作品,呈現了日本戰後攝影史及攝影收藏的發展,同時也透過國際入選的各國青年創作者的攝影作品,為觀眾架構出近二十年來國際攝影創作的發展面向。
August 06, 2018
「變形記演講計畫」為版畫家郭文祥睽違八年首次推出的展覽。「變形記演講計畫」始於2010年,是一種獨立在古典書籍印刷之外,融合版畫與文字藝術書形式的創作。
主題分類


主題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