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e 25, 2013
台灣藝術家蕭筑方最新個展「嘰嘰喳喳小對話」,目前正於學學1+1來玩展出。延續藝術家向來充滿趣味的創作風格,此次以「嘰嘰喳喳小對話」為展題,創作靈感便來自於我們生活中常有的一些內心獨白,蕭筑方擅長以簡單的線條與俐落的色塊表現生活中孰悉的人、事、物件等題材,呈現藝術家獨有的詼諧幽默。
June 24, 2013
2013陽明山蝴蝶季持續進行中,即日起至7月31日都是賞蝶美季。陽明山國家公園的大屯山區,每逢初夏,園內的南國薊、野當歸、澤蘭等植被盛開時,吸引大批斑蝶聚集吸取蜂蜜。尤其在5至6月之間,青斑蝶(大絹斑蝶)和小青斑蝶(斯氏絹斑蝶)的聚集數量為其中之最,形成全球罕見的斑蝶群舞的奇妙美景,也是每年蝴蝶季最值得一探究竟的景色。
June 23, 2013
「亞洲獨立藝術空間連線」(AIA Asia in Independent Asia,以下簡稱AIA連線)是一個以帶動整個亞洲的藝文空間交流為目的計畫,目前的組成單位來自台灣、中國、韓國、香港與澳門共六個獨立藝術空間。台北為計畫的第一站,未來將與各國替代空間進行不同主題的展出與論壇活動。
June 22, 2013
藝術家沈東榮生長在好山好水的宜蘭,翠綠的稻香、鮮豔欲滴的花菓、一望無際的海岸、漫無天際的彩雲飛舞,造就了他作畫的豐富題材,增加了自由揮灑空間,依四季節氣而有不同的風光。沈東榮說:「我嚮往古典油畫厚實神祕的氛圍,也心儀水墨空遠寫意的自然。繁複嚴謹的手法工序,意在彰顯最後的純粹;物象與肌理,隱匿在層次厚度之中,微微地、慢慢地浮現成色調,像是水墨虛實與墨韻的精神。透過這個因緣,碧荷與墨韻有了對話,翠竹、浪潮、瓶花就有了微風、温度、時間…等不可見的能量。」
June 21, 2013
「移動的光:紙上奇幻樂園」特展目前正於樹火紀念紙博物館展出,展覽作品結合了互動裝置與動畫,企圖在暑假假期拉近博物館與親子之間的距離,並透過活潑生動的展覽傳達引人深思的生命意義。此次博物館與「行雲朵朵」團隊合作,再次探索紙張的可能性,並透過不同媒材的跨界碰撞,為年輕的台灣藝術家帶來源自傳統材質的啟發,在不同的創作語彙之中開創多元可能。
June 20, 2013
不久前讓台灣人心氣憤沸騰的菲律賓攻擊台灣漁船事件,說明了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外交」原來不只是政治人物在談判桌上發生的事情。街頭上出現的外國人、因為旅遊求學而接觸到的朋友、隔壁阿公家的外籍看護……這些已被現今社會視為理所當然的異文化接觸,其實正構成日常中的小人物外交體驗。出生於1983年的年輕台灣藝術家余政達,試圖藉由其獨有的解讀方式,將日常碰觸到的經驗重新處理,並在呈現的同時映射出問題感。在許多看似詼諧的影像中,余政達將他者納入自身的生命互動脈絡,藉由一次又一次的對話,輕描淡寫出相對深刻的文化與政治議題。「私外交」-余政達創作,高美館即起展出至8月18日止。
June 19, 2013
台灣兩位當代藝術家—陳建榮與邱掇合作呈現「途經」雙人展,目前正於台北頡學畫廊展出。兩位藝術家的創作,分別在畫布上擬造不同的情境與空間,在純然的繪畫性表現與材質中探索,期望能跨越平面再現圖景的界限,鋪墊探索繪畫的理路,此次展出的作品不在完成一個畫面,反而指向更多有如打開一條意象無限延伸的路徑。
June 18, 2013
八位台灣劇場設計師擠身四年一度的「世界劇場設計大展」(World Stage Design),本展為全球劇場設計界最重要文化盛事,將於2013年9月5日至15日在英國威爾斯首府卡爾第夫(Cardiff)展開。今年的劇場設計展主題「挑戰疆界」,強調創新大膽,八位台灣劇場設計師從來自全球六百位設計師脫穎而出,總入圍人數僅次於英國與美國,位居全球第三高。設計大展中頗受矚目的「劇場藝術節」(Scenofest),邀集全球四十個演出節目,來自台灣的EX-亞洲劇團、再拒劇團,以及安娜琪舞蹈劇場與叁式,三個美學與能量迥異的表演團隊獲邀進入藝術節演出。
June 17, 2013
台北當代藝術館邀請到兩位藝術家李光裕與蔡坤霖,分別以作品「手之組曲」與「雙連聲態」妝點台北街頭。藝術家李光裕的展出作品延續捷運台大醫院站的作品「手之組曲」,而藝術家蔡坤霖的作品「雙連聲態」則是試圖以聲音喚回大家對過去雙連火車站的回憶。
June 16, 2013
版畫藝術家周瑛(1922-2011),最新個展目前正於關渡美術館展出,本次「周瑛印紀」展覽以其代表作「石之頌」系列為主軸,並匯集各時期的版畫作品,藉此完整呈現藝術家的創作歷程,傳遞不輟的創作生命力,同時也追憶這位可敬的台灣藝術教育家。
June 15, 2013
藝術家陳顯棟與紀宗仁聯展-「白色將盡」,今天正式於穎川畫廊展開,此次展覽關注已成為現今藝術主流的當代藝術,有別於現代藝術的唯美特性,當代藝術則是敘事、普普的;展名「白色將盡」意旨藝術不再是既定模式,藝術家透過找到自己的語言與表現方法來傳達藝術的想法。而兩位藝術家在探索社會與人性的矛盾中,企圖為每一個人找到出口。
June 14, 2013
台灣的當代書法藝術家董陽孜,以「誠」字書法木雕雕塑揮毫捷運車展大廳!「思古幽情‧至誠高捷」 -董陽孜書法雕塑展目前正於高雄捷運中央公園站展出,結合了公共藝術之美,讓書法藝術真正進入到市民生活,此次展出除了邀請到書法大家董陽孜之外,建築師黃宜清也參與了展示設計規劃,結合董陽孜的「無聲的樂章」作品,解構再現覆鋪於捷運站大廳地板上,延續「誠」字後方流洩而下的水瀑,緩緩流散,將現代化的高捷車站大廳妝點的氣勢磅礡,更讓「誠」字的精神隨著交通轉運樞紐散布到各地區去。
June 13, 2013
台北市立美術館30週年特別企劃展覽,重回「新展望」:北美館當代脈絡的開拓,即日起展出至9月1日。重回「新展望」聚焦回顧北美館開館初期的十年間(1983-1994),北美館與台灣當代藝術發展的啟動與脈絡。「新展望」實為當時期每兩年舉辦的大型競賽雙年展,「新展望」一展的展出作品為自1984年至1994年間舉辦共6項競賽雙年展中,33件獲選得獎並納入典藏之作,藉重現作品與相關文史的記載,供觀眾欣賞進而了解此段藝術脈絡的進程。
June 12, 2013
1938年出生的藝術家謝里法,畢業於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1964年赴法國巴黎學習雕塑,1968年在美國紐約學習藝術理論與藝術史。他曾參與「五月畫會」,同時也是「巴黎文教基金會」、「台灣文學研究會」、「台灣文化交流中心」等重要藝文團體的催生者,是台灣戰後著名本土藝術家之一。
June 11, 2013
國立臺灣博物館與台灣攝影博物館文化學會聯合主辦的「鏡觀寶島山‧河~攝影家眼裡的臺灣大地」特展,即日起展出至11月24日於臺博館展出。此次特別展出1871年英國攝影家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到臺灣時,用玻璃版底片記錄下的南臺灣月世界、荖濃溪及平埔族人等地形、地貌與人文風土,以及光復前後,臺灣前輩攝影家方慶綿、陳耿彬、李鳴鵰、蔡高明、余如季、阮榮助等人所拍攝到半個世紀前的玉山和淡水河,還有當代臺灣攝影家董敏、莊靈、莊明景、徐仁修、陳敏明、陳加盛、洪世聰、齊柏林等共計15位攝影家的作品,總計展出94幅,其中69張作品為第一次對外展出。
June 10, 2013
藝術家陳志駒的最新影像創作個展「風雲」正於台北觀想藝術展出,藝術家說:「風雲,它們逐一經歷了內心起伏而來的時間與距離。既是個人置身其中的諸多私密情緒,也是呈現創作自覺的載體。」看見陳志駒的作品都會忍不住停下腳步,留住眼神,思考著是攝影還是油畫,他如詩詞般的影像,比文字來得更細膩感人。
June 09, 2013
版畫藝術家吳昊最新個展目前正於關渡美術館展出,同時以版畫和油畫著稱的藝術家,其油畫蘊含著版畫的趣味,版畫則透露著油畫的肌理,他從李仲生處習得現代繪畫的知識,再從敦煌壁畫、年畫與刺繡等元素汲取靈感,並以「水墨工筆白描」的技法強調線條的重要性,開創出具有個人風格的藝術形式。
June 08, 2013
同步迎接本周末的藝術大事-2013畫廊週,於台北的尊彩藝術中心舉行的「日常壞軌」當代藝術家聯展,今日正式起跑。策展人羅禾淋以觀眾與藝術品接觸的瞬間為發想點,呼應今年畫廊週年度主題「魔幻時刻」(Magic Hour),集結了共八位藝術家,包括周代焌、孫懿柔、張雅萍、陳依純、曾鈺涓、曾偉豪、蔡士弘與戴翰泓等人的精選佳作,共同於此次展覽中展出。
June 07, 2013
一年一度的「畫廊週」活動即將於明日在全台展開,今年參與畫廊數量攀升至80間,聯合國內知名策展人、教育團體、藝術工作室合作,凝聚整合在地藝術圈的力量,活動期間將舉辦一系列策展專案、親子工作坊、及畫廊導覽等豐富多元的活動,讓逛畫廊變得更加融入生活,更有機會親身體驗藝術力量的魔幻一刻。
June 06, 2013
仨字來自於楊絳《我們仨》的描述「嘤其鳴兮,求其友聲。」從深谷中出來的鳥飛到高樹上,伴隨嚶嚶叫聲,發出想要尋找夥伴的訊息,藉以比喻尋求志同道合的朋友。此次「仨聯展」,㮣畫廊邀請了三位青年藝術家─王亮尹、蔡依庭、呂浩元,共同彩繪一段講述友誼和集體境遇的繪畫詩篇。三人在求學時代因熱愛藝術而相識,自此締結深厚友誼,在各自的創作脈絡下進行語彙的轉化和藝術觀念的拓展,開啟作品間語境交錯的對話關係,在交流的過程中激盪擾動,繪畫符號相互交融、沈積,進而放大並擴散彼此的創作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