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mber 09, 2014
由高雄市政府文化局主辦,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市現代畫學會、高雄翰品酒店協辦,新苑藝術策畫執行的高雄藝術博覽會,今年國內外參展藝廊共有來自日本、中國、香港、澳門、韓國、新加坡、越南、俄羅斯、德國與台灣共92間畫廊參展,不僅躍升為台灣區第二大藝術博覽會,也晉升為國際性的藝術博覽會。將於12月12日起至12月14日止,於駁二藝術特區及高雄翰品酒店展出。
December 08, 2014
VT Artsalon 非常廟藝文空間即將展出張暉明個展。張暉明,1984年生於臺中,2010年臺灣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今新媒體藝術研究所)畢業,關注於當代影像與身體感知之美學,擅長新媒體、機械動力裝置、空間裝置等創作形式,更跨足劇場舞臺、多媒體設計領域;作品曾獲得2009年臺北美術獎首獎、2010年臺北數位藝術獎音像類首獎、2011年日本文化廳媒體藝術祭藝術部門審查委員推薦作品、2012年國立臺灣美術館全國美展新媒體藝術類銀牌。
December 07, 2014
塵山之體魄、水之情韻,山之空闊、水之輕靈,如此東方的審美意境,得以在台灣當代藝術家塵三的油彩畫布上深刻地感受到,那份磅礡的詩意,從或厚疊或輕塗的油彩中滲透出來,教人一相遇,便久久難忘。
December 06, 2014
「2014 Makapah美術獎暨原住民兒童繪畫比賽」得獎作品展於即日起至104年1月5日止,在國立中正紀念堂處展出。「2014 MAKAPAH美術獎」推出後獲得大眾熱烈迴響,共徵集攝影及繪畫作品1,802件,成果豐碩,顯見有越來越多的民眾對於原住民族文化有濃厚的興趣及情感,願以藝術創作的方式傳達個人心中對於「原民之美」的感動。連續舉辦8屆的「全國原住民兒童繪畫創作比賽」,今年創作主題為「原住民特色地物」,共徵集繪畫作品3,093件,讓部落的孩子透過藝術創作過程,更能積極探索傳統文化並理解部落生活的內涵,建立對族群文化的主體價值觀和自信。
December 05, 2014
「構圖.台灣」視覺藝術創作徵件聯展自12月12日起至明年1月6日,在台灣工銀藝廊展出入選的19件具台灣原創精神的作品,頒獎典禮暨開幕茶會將於12月12日中午舉行,多位參展藝術家將於現場分享創作論述。參展藝術家:邱國峰、洪乙丹、洪司丞、范巧鈴、張吟禎、陳穎瑩、彭譯毅、曾琡棻、黃法誠、黃俊嘉、黃昱佳、黃郁筑、黃歆淳、葉儀貞、歐盈泠、蔡欣芸、鄭仲軒、盧俊翰、簡詩如。
December 04, 2014
台北當代藝術館將於12月6日展出「未竟之途—徐薇蕙個展」。藝術家徐薇蕙從個人的生活經驗出發,透過作品呈現自我的矛盾和個人的焦慮感。她偏好使用生活中的現成物,試圖從日常物件中開發特殊的美感和象徵意義。2006年起,她開始大量使用市售的面膜創作,聚焦於挖掘女性美麗的外表之下,所隱藏的個人焦慮與矛盾。本次為當代館規劃的空間裝置作品《徑:未竟之路》,則隱喻女性纖細的情感與姻緣的尋覓過程。
December 03, 2014
中正紀念堂管理處志清廳即日起展出「聚與散─高麗貞西畫個展」,展期至12月14日止。繪畫是療癒良方,於觀賞者如此,於創作者更是如此,畫家高麗貞以生命體現,樹立了一個典範。
December 02, 2014
藝術計劃將於12月13至2015年1月14日舉辦「再敘述:吳怡蒨個展」,屆時將展出台灣藝術家吳怡蒨近年來的重要繪畫創作。在此次展出,吳怡蒨以分層平行線條堆疊的形式,延續其擅長的顏料與現成物拼貼創作,將重複性的手工操作作為心理層面的探索,形成一種獨特的抽象美學。
December 01, 2014
國立交通大學藝文空間即將展出「空山 人語響」—王仁傑個展。「空山 人語響」展覽主題的靈感取自於王維的《鹿柴》唐詩,王仁傑從詩詞中描繪出繪畫意境,藉由畫布表現內心情感,展現獨特的美學世界。展期自12月4日起至12月28日止。
November 30, 2014
臻品藝術中心本次展覽的動機源起於「從很簡單的『風景』出發」,企圖從創作者與自然和人造世界的遠近關係來展開三位藝術家的創作對話。這是個充滿想像和批判的有趣組合。讓本來簡單的動機,變成了豐富而相互挑戰的對位關係。展期自12月6日起至2015年1月3日止。
November 29, 2014
大未來林舍畫廊於12月推出「陳蔭羆」個展。陳蔭羆(1913—1995)長年僑居美國,與同時期旅歐探索抽象繪畫的趙無極、朱德群同為中國抽象藝術發展的先鋒人物。陳蔭羆以中華文字與古文物為基底,運用文字建構與再造及複合媒材的拼接,創造出戰後抽象藝術運動中獨特的抽象風格。展期自12月13日起至2015年1月4日止。
November 28, 2014
暌違兩年,藝術家陳松志將於就在藝術空間發表2014年全新個展—「別境」。陳松志1978年生於台灣南投,畢業於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MFA),為台灣當代藝術中擅長複合媒體創作並極具個人風格的空間裝置藝術家。2014年新作《別境系列》接續了藝術家過往在複合素材進行異質化材質與空間的表現進行延展,作品中藝術家將「缺口」作為意義生命生滅的引介,視以「充滿」與「擴散」著裝起生活萌滿的內在冀望。
November 27, 2014
「Homesick」字面直譯代表著:鄉愁。此次展覽揀選了三位藝術家各自關於記憶、影像、質地的各種描述方法,而這些「創作上的鄉愁」來自於諸多的「既視」與「映照」,這些「難以言說的什麼」也同時指向了許多藏在感知隙縫裡的躊躇與奈何,然而,藝術家們在面對這樣的境況時如何靈巧的轉身、捨棄抑或逃逸,便誘發了屬於他們自己的語言和方式,將某種內在所謂的嘆息或無奈情境(亦或稱之為某種鄉愁),具體而微的經由創作的過程與結果顯現出來。
November 26, 2014
水谷藝術下月起即將展出「呢喃在一隅」—陳怡安個人創作展。陳怡安的創作呼應人與世界的對話。身體是人們的出發點,我們以自身的各種感官來感受我們所見的世界,陳怡安的創作正是在呼應這個對話關係,他敏感於自身的存在狀態,以創作來描述這個狀態、這個處境。創作是生活心緒的紀錄,是心靈的出口,也是入口。展期自12月1日起至12月19日止。
November 25, 2014
高雄市立美術館即日起至2015年1月4日展出「市民畫廊:雲崩石亂。書、印—相」李明啓創作展。現今作水墨兼能通書法及篆刻者實為少數,李明啓即為這少數之一。有別於一般的書篆展,這次李明啓跳脫傳統書、印的既有格局,展出既融入現代藝術思維又含納裝置、拼貼、數位輸出與氣氛美學的現代書法篆刻作品。
November 24, 2014
「對我來說,作品像一段旅行,是追尋寧靜的過程與痕跡。在畫面中,我以簡化、單純的鋪陳,來表現個人內在的心靈世界。我經常挪借自然界的景物,做為自我的象徵,寄託對自然的嚮往與傾慕。透過物象的安排,傳遞自身在日常生活中,與大自然親近、交往和對話的真誠體驗。我試圖在不斷變動的當下,凝鍊出一種永恆的價值。藉由對風景的描繪,表現關於物與我、視象與心靈之間的對話關係及交互作用,意圖捕捉瞬間即成的永恆。」—林煒翔。
November 23, 2014
國立臺灣美術館「2014年數位藝術創作徵件案」於歲末推出3D動畫互動裝置作品「王世偉:水生相」,即日起於國美館108展覽室360度沉浸式環型影音空間中展出。《水生相》邀請民眾與作品互動,觀眾在展間內走動的位置如同即時剪輯的動作,得以觸動影像的變化。影像以重複、跳躍、不連續的節奏上演,拼湊出不同版本的故事,打破觀眾習慣以靜態、線性思考的觀看方式閱讀本動畫作品。
November 22, 2014
水谷藝術即日起展出「擬限寄之棲地」—張獻文創作個展,展期至11月27日止。人們常常會為了維持一個自認的完美生活品質,會在有意無意之間追求一些自己可能無法負荷的結果,只看得見當下的利益,卻不去多方面的思考而去盲目追隨美好。而當美好一再的被精益求精,欲望將會油然而生,欲望的遞增,使原來的初衷被遺忘,時間久了,內心的欲望將會逐步的吞噬掉自己,即使最後有想挽回時,可能已筋疲力盡。
November 21, 2014
「每一作品都是『我』—對『世界』的獨特表現」。孟焦畫坊自12月2日起至12月14日止,展出吳祚昌油畫新作展。吳祚昌旅行寫生時,速寫即時所見,補捉當下感動,將「世界」收納在畫面中。因「世界」正是由「視覺、思維、情感」的整體體驗,來自於他的直接感受與畫面的特殊知覺,以一種獨特的觀看方式,讓心靈跟著眼睛遊動在色彩、線條和筆觸的構形,彷彿身體也融化在顏料中。
November 20, 2014
大美無言藝術空間即日起展出蘇明欣個展「秋水」。闊別兩年,油畫藝術家蘇明欣再次於大美無言舉辦個展「秋水」。題材上,從生活的平凡景物轉向更為多元的嘗試:有戶外秋意盎然的風景,也有意境深遠的花卉,甚至有高難度的水樣態表現。表現手法上,在畫裡增添了幾許色彩與運動的筆觸,也有孤獨的光影與冰冷的物件,並陳青澀與繁花盛開兩種不同的張力拉鋸。展期至2015年1月4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