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ruary 27, 2015
工作室對藝術家而言,是靈感充裕和養成之處,是自己面對孤獨的創造之所,三個女人樓上樓下創作同在一棟樓,空間承載著三個追求自我創作的心,雖然不同個性和創作風格,卻又能彼此的包容與激勵前進。展期自2月28日起至3月29日止。
February 26, 2015
由胡朝聖策展,VT非常廟8位成員聯合展出「非常人、非常景」展覽,於台南加力畫廊展出。展出藝術家:何孟娟、吳達坤、姚瑞中、陳文祺、陳浚豪、涂維政、蘇匯宇。展期自即日起至3月7日止。
February 25, 2015
典藏創意空間即將展出「電塔式繁衍—洪司丞個展」。展期自3月7日起至4月30日止。洪司丞在藏區觀察,有數量龐大之多的電塔,一步一步的往海拔四千公尺處逐漸增多或增廣。電塔就像繁衍的物種,是傳送電力的媒介。就像細胞繁衍有許多分裂前的影子,化為訊息不斷的重覆反芻。有規則緩慢進步,只能延著原本擁有的元素,不斷進行,傳送著某種訊息。
February 24, 2015
就在藝術空間即將展出李吉祥個展「眼花」,預計將展出十件大型平面繪畫。展期自2月28日至4月4日止。藝術家李吉祥1983年出生於南投埔里,2010年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為台灣新一代專攻寫實繪畫的年輕藝術家之一,過往作品常透過數位影像作為觀察方式與繪圖輔助,描繪人體形象被放大的細枝末節,探討從觸覺轉化到視覺的感知過程。
February 23, 2015
2015臺灣國際藝術節舞蹈類壓軸節目將由世紀當代舞團與德國萊比錫芭蕾舞團於國家戲劇院攜手合作同台競舞,共同打造一個舞台,三齣舞作。除了重現世紀當代舞團第九屆台新藝術首獎作品《婚禮》,及萊比錫芭蕾舞團經典舞作《Corrente II》外,更誠邀萊比錫芭蕾舞團藝術總監暨首席編舞家馬里奧.施羅德(mario schröder)為世紀當代舞團量身打造融會古典、嘻哈、武術、芭蕾及現代舞精粹世界首演最新力作—《狂放的野蝶》,以奔馳的舞蝶重塑對臺灣的想像及追求的真實。
February 22, 2015
客家文化發展委員會與文化部藝術銀行自即日起至4月26日止,於苗栗園區聯合展出「地方.記憶.時間流─紀實攝影與當代藝術的對話」。由藝術銀行展出38位當代藝術家的47組件作品,並結合客委會典藏的1930至1970年間客籍前輩攝影家紀實攝影作品,共同呈現臺灣藝術人文的時代風貌。
February 21, 2015
「若時間是這一片海,我們在記憶中推引與淹沒。」陳文祺,現任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所)主任。「偽日記」是陳文祺繼2012年在北美館的「物自體」與海馬迴「物自體 2 Agape」個展後全新系列影像裝置創作。此次將在VT非常廟藝文空間展出數量高達100件的影像裝置,作品懸空浮出牆面,以標本盒凝結影像與文字的圖文日誌,呈現出記憶中的真實時空狀態。作品延續藝術家以往創作脈絡,討論時空與人的存在關係,回應時空與記憶之於人如蟻穴的生物樣態。
February 20, 2015
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所策畫「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預計將以「WU Tien-chang: Never Say Goodbye」(吳天章:不要說再見)為展覽主題,申請參加「第56屆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展出。展出日期為2015年5月9日至11月22日,並將於5月6日至8日於義大利威尼斯 普里奇歐尼宮邸(Palazzo delle Prigioni)舉行預展。
February 19, 2015
由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嘉義市政府、陳澄波文化基金會與頑石創意共同主辦的「光影的旅行者-陳澄波百二互動展」現正於臺北松山文創園區盛大展出,是臺灣首次完整地將本土藝術家的作品,以數位互動藝術的方式呈現。展期至2月28日止。
February 18, 2015
台灣,漂浮在太平洋島弧上的美麗之島,百年以前吸引了西方教士及人文研究學者的踏查記錄,二次戰後容納了因戰爭遷移至此的北方過客,80年代迄今則海納跟隨經濟起飛飄移至此的南方移民,今日,換我們追逐全球化的浪潮,侯鳥般地流徙至地圖上的其他角落,對根生於此的我們來說,對來自遠方的他們而言,這裡,是原鄉或異鄉?
February 17, 2015
「所謂溫度,便是在繪畫之中,透過身體感知的累積,與媒材的不斷對話」—劉時棟。大未來林舍畫廊於3月推出藝術家劉時棟個展「望游」。劉時棟是圖像採集者,亦為細膩觀察家。繼2011年「風微微」與2013年「化外影語」個展,他持續細觀日常生活物件的肌理本質,運用風格化的複合媒材、拼貼技法,體現對於大千世界的微毫洞察力,作品佈滿貼近於心的柔軟溫度。
February 16, 2015
由社團法人台灣國際當代藝術家協會主辦、台北新藝術博覽會協辦的「2015國際藝術家大獎賽」,今年吸引來自全球78國藝術家參賽,共有4,033件作品參賽,藝術形式豐富且媒材多元,各具特色及創意,日前主辦單位公布入圍名單,計有90件作品脫穎而出,將於「2015台北新藝術博覽會」展出,並從中選出首獎及畫廊獎得主,得奬藝術家可獲得「2016台北新藝術博覽會」之個展展位。
February 15, 2015
論及兩岸攝影史,攝影大師郎靜山先生無疑是重要的藝術家與風格的代表,特別是他的中國山水集錦攝影。為紀念郎靜山先生逝世20週年,國立歷史博物館與郎靜山藝術文化發展學會共同策劃「名家、名流、名士—郎靜山逝世20週年攝影紀念展」,展出50餘件作品。也將結集過去至今相關論述郎靜山先生藝術創作之文章出版「郎靜山逝世20週年攝影紀念文集」以及邀請兩岸郎靜山研究學者辦理「郎靜山逝世20週年紀念研討會」共同討論先生之藝術成就。
February 14, 2015
即日起至2月20日於中正紀念堂志清廳展出的「新存在主義的生命意象—王以亮自旋風格展」。藝術家王以亮,1985年開始研究拓撲形態及創作,將藝術透過拓撲形態的呈現,用一種新的視覺與科學,重新觀看世界。作品中表現出生命的熱忱與生存的勇氣,帶給現代人所需的心靈重建力量,他以獨創的自旋風格來詮釋地球暖化之聖嬰現象,將新存在主義與新物理磁場理論加入作品的形式與內容,使光與物能在畫面中呈現一種場域的動態,致力呈現「從環境現象到自然」對我們生命的啟示。西方藝評以其畫中燃燒旋動的生命力與獨樹的風格,驚嘆為東方的梵谷。
February 13, 2015
索卡藝術中心將參加香港巴賽爾藝術展,並展出9位藝術家共計18件作品,包含洪凌、毛旭輝、梁銓、席時斌、趙博、譚軍、曾雍甯、曾健勇及陶發。席時斌擁有建築學背景的雕塑家,2014年《VOGUE》9年度話題人物。席時斌為台灣當前最為耀眼的雕塑家,曾以新人之姿參加SCOOP MIAMI,並與多樣時尚產業合作,如Hermès、LV、Ferrari、Benz等;擅長以不銹鋼、木料進行雕塑創作的他,在舊金山駐村創作期間多方吸納養分、為創作注入更多靈魂與思維,更逐步於國際嶄露頭角。藏家遍佈香港、俄羅斯、新加坡等。
February 12, 2015
小畫廊即將展出吳松明板畫個展「回家路上的風景」,展期自2月28日起至3月29日止,並於3月7日舉行開幕茶會。1962年出生於基隆深澳坑的版畫家吳松明,畢業於文化大學美術系,大學期間主修油畫,中期轉向木雕,曾創作許多人形戲偶,其戲偶不同於傳統民間布袋戲偶的做工細緻,而是在粗獷中飽含著質樸的表現力,後期則將木雕的立體經驗轉化為平面構思,於是開啟了日後多年的木刻版畫創作。
February 11, 2015
阿波羅畫廊近年來積極推動一種「移動畫廊」的概念,將藝術品遷移到不同的場域及空間展示,不僅限於畫廊原有的展覽場所,期待藉由此行動,讓更多社會人士接觸藝術品,讓藝術欣賞更便利、更普遍。這三年來阿波羅畫廊曾受邀至大稻埕的思劇場、學藝埕、台北HTC企業總部大廳、淡江大學文錙藝術中心、台北大學等地策展。
February 10, 2015
高雄市立美術館即日起至4月19日,於104-105展覽室推出「剎那即永恆」—2015林壽宇捐贈典藏展。即2010年高美館規畫「一即一切—林壽宇50年創作展」向國人完整介紹旅居國外多年,橫跨中西且跨領域的現代主義巨匠林壽宇,在藝術家於2011年不幸仙逝後,為感念藝術家遺孀嚴筱良女士將大批作品捐贈給本館之無私大愛,此次特於藝術家逝世滿三年之時間點,以嚴女士此批捐贈作品為主,搭配部份借展作品,旨在再次將林壽宇的作品展現世人眼前,感受大師遺愛,見證藝術永垂不朽之價值。
February 09, 2015
「如果說光影是城市裡的一道道激流,那麼色彩就是浮在激流上的夢…。」穎川畫廊「浮夢激流」聯展,集合了三位藝術家身處於城市流變生活中的感受、記憶與想像。讓我們試問一個問題,如果生命的存在是不斷湧動的漩渦,你要如何讓自己不攪進去以維持自身的完整與純粹?對這三位藝術家來說,答案便是勇敢作夢、開心作夢,冷看或者笑看夢裡風景。
February 08, 2015
台北當代藝術館即日起至3月30日,展出「閱讀小徑—陳龍斌書雕個展」。藝術家陳龍斌長期以回收的書籍、雜誌、印表紙等素材創作,作品具有獨特質感與文化內涵,本次展覽特別在當代館實驗展場打造以書本雕製為石的《小徑》,重現如禪園般的蜿蜒石路,邀請觀眾行走於書石之上,藉以對照身體與精神文化的兩種層次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