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l 14, 2015
「放大洋」一詞源自航海人員使用的海事術語,意指船舶長時間不見陸地、無靠岸的航駛在廣大海域間,船隻的外在時空彷彿靜止流動,逐漸麻痺人的感官,猶如身處在一種純粹的狀態下,人的意識和想像逐漸脫離現實。「放大洋」因此從一處無邊際的物理空間,延伸出另一種詩意的空間想像,海水亦從一處現實地域疆界,轉化成通往未知境地的美學媒介,穿越了地理的藩籬和心理的無形界線。
April 13, 2015
「漫步彩雲間,俯首仰拾即是,信手捻來便有,色彩便是音律,筆觸則是節奏,造形總是緊隨而上,遠看近觀各有風彩,現實與抽像兼具,或者以當下描繪過往,或是用回憶架構視覺的現實,以感性的破壞開始,用理性的裝飾結束,想表達的不外乎時間的流走,光影的律動,自我意識的此消彼長。」—翁明哲
出身於金門的藝術家翁明哲,2015的個展以「漫步彩雲間」為題,與觀眾一同探索將生活經驗轉化為藝術的動人瞬間。
April 11, 2015
這是一個在大安溪旁.台中市和平區的原住民泰雅族的學校「達觀國小」。
孩子們在哈湧巴桑老師的帶領下,以攝影為媒介,深入部落尋禮。在攝影的過程中,認識並再現自己生活的環境與文化。13歲的影像呈現將於恆昶藝廊展出,來耹聽孩子的看法吧!會讓你震撼!
April 10, 2015
縱覽整個工業革命後的西方哲學,我們所見的無一不是對於人類在當今越趨無能的種種提示。從勞動異化、文化工業乃至奇觀社會,人類社會因技術與媒體擁抱了速度與便利;但與此同時,卻又因此根本地失去了其天然的能力與心靈。
April 09, 2015
台灣50現代版畫展「光輝系列」自2/27日開幕後,深受許多熱愛藝術的民眾青睞。參觀民眾對於此次20位老師大型聯合展出的創作代表作品,以凹、凸、平、孔、併用等技法分類之展出方式讚譽有佳。無論是版畫的藝術性或教育性方面,透過展覽及藝術家座談深植民眾心中。繼「光輝系列」後,第二檔「璀璨系列」接續於4/3日(五)正式開展,民眾將可再次觀賞不同系列的版畫魅力。
April 08, 2015
「人生是不自由的,但是抽象藝術能給心靈以『接受美學』上的審美自由,能給人一種天馬行空的境界。」陳正雄的作品充滿了音樂的律動性,是予人以直覺的體驗,而非說明性的詮釋。他曾說:「寫實畫就如譜上唱詞的歌,美則美矣,然意境有限,雙重限制了創作者和接受者的想像力。抽象畫則若無詞的樂曲,乃是一首色彩交響樂,涵蓋著無限豐富的生命。意境猶如不斷膨脹著的宇宙,無論創作者和接受者,都可駕馭著想像乘風而去,它是『視覺的音樂』。」
April 07, 2015
張瓊方的創作充斥著奇妙而童稚的造型,她創造一些特有的符號來代表自己,並在畫面中變成不同的角色與身份,出其不意的出現在畫面各處,熱鬧而不斷地,並直覺地塗抹著令她愉快的顏色與筆觸。以塗鴉的方式作為美學基礎,不斷以覆蓋、拆解、重組、潑灑、塗抹後便開始產生意義,繪畫上的原始力量及形象變化,成為她作品中不斷的生命力。
April 05, 2015
新北市平溪區十分風景區遊客中心外的47棵流蘇樹,近日迎風綻放,春風輕起、白花落地,浪漫情景宛如四月飛雪。流蘇樹,又稱四月雪,每年3月陸續開花,於清明節前後盛開。
April 02, 2015
「青春」成為藝術創作的養分,也為創作者提供觀看自身、追本溯源的源頭。新銳的創作者黃順隆、陳品菡、吳忠成、黃品彤、顏妏珊、劉欣宜、李霽洵、李佩琪、吳逸萱、陳偉銘、陳炫君、曾美禎,將對社會的觀察、自身的探索、生活經驗,以「青春」的形式反思、實驗形塑青春多元、多樣化的面向。此次夢12集合十二位年輕藝術家,以不同媒材呈現青春世代的各種面貌。
April 01, 2015
林正哲是台灣心象寫實繪畫中年輕一代的佼佼者,他的創作靈感來自於對現代文明的反思,以繪畫進行生活與心靈的對話,透過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件與文化符碼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繪畫語言,並邀請觀者與他一同思考自身的文化處境。雅逸藝術中心將於2015年4月4日至5月3日展出「凝 現場─林正哲油畫個展」。
March 31, 2015
繼去年兩檔巨擘薪傳前輩藝術家系列展後,阿波羅今年繼續秉持著傳承前輩們熱情與執著的使命,展出「巨擘薪傳-前輩藝術家系列(三)」。許多前輩們生前多次在阿波羅發表作品,展出曾一度驚動藝壇,同時也激發出人們對於自已文化的省思與重視。
March 30, 2015
春意盎然、風和日麗的三月,高美館展出《市民畫廊 玻光饗宴─邱秋德玻璃藝術創作展》。邱秋德教授持續玻璃藝術創作二十餘年,長期專注於玻璃材質美感在藝術風格中的表現,他運用玻璃在高溫燒熔的過程中,憑藉造形藝術的創新手法,創作出富色彩的層次感及材質的肌理美的玻璃藝術品,透過玻璃特殊的光影效果,呈現無限變化的自然美感。
March 27, 2015
水彩畫是人類繪畫史上古老的畫種之一,古埃及繪畫和歐洲中世紀手抄本的插圖,便是以水性顏色的形式來完成。18世紀中葉的英國,水彩畫受到貴族和上流社會的青睞,從而得到進一步的普及和發展。國立歷史博物館為了讓民眾更貼近水彩藝術,特別舉辦「葉敏瑞水彩畫展」,展出葉敏瑞先生的水彩作品50幅,希望藉由畫家藝術創作,了解國內水彩教育的傳承和創新,也期盼在此春和景明之時,經由畫中諸多美景,帶領我們欣賞自身土地之美。
March 26, 2015
玲瓏精緻的尺幅、描繪細緻的筆觸,構成本次展覽的主要呈現。它是創作者們精心打造的小小景窗。景窗內包含著廣闊無際的想像,以及濃縮著許多思想或意識的結合。它聚焦在每個差異甚大的製造者內心,卻同時都在巧而華的範疇內,對應著歷史中的筆法與規範,擴展了玲瓏本體的無邊內醞。,擴展了玲瓏本體的無邊內醞。
March 25, 2015
璀璨生輝的金銀器,在中國古代是一種身分與地位的象徵,主要為皇室王公貴族所使用,金銀器的吉祥寓意與精美紋飾,成為引導社會流行的時尚風格。直到今天,仍為人們喜愛佩戴的首飾與擺設。國立歷史博物館於開年新春舉辦「寶鈿金花─惠風閣金銀器展」,展出邱郁芬女士惠風閣珍藏巧奪天工的鎏金銀器,希望藉此介紹金銀器中精采絕倫的民族金細工藝─花絲鑲嵌。
March 24, 2015
春暖花開的時節,陽明山花季的櫻花與茶花相會之後,下一個赴約的便是竹子湖海芋季了。每年的三到四月間,竹子湖的海芋花鄉,總讓人心醉,吸引許多人潮上山賞花,品味這一季的美麗。相較於櫻花的粉嫩嬌豔,竹子湖海芋清新脫俗。過去竹子湖是蓬萊米原種田的故鄉,也是大臺北高冷蔬菜生產地,如今則是海芋花鄉。
March 23, 2015
藝術家曹文瑞以「非視不可」作為年度個展的命名,來自知名社群網路Facebook之諧音,用以隱喻時下普遍的資訊恐慌症。雖然溝通的工具越來越便利、先進,人與人的關係感覺上卻是越來越疏遠。本回顧展作品之一《過客》:以看似毫無交集的四個虛擬角色與三隻擬人化「動物」並存的空間,呈現超現實的況味。畫面上方的畫作挪用自超現實主義畫家瑪格麗特之經典名作《庇里牛斯山之城》,畫中飄浮的天空之城隱喻對自由的渴望。
March 22, 2015
藝術計劃將於三月二十八日至五月十日舉辦以亞洲當代抽象繪畫為主軸的展覽「念念:觀念和心念 Conception & Perception」,參展藝術家包含來自台灣的林壽宇、中國的梁銓、陳麗珠與陳若冰以及韓國藝術家吳世烈。此展將展現五位亞洲藝術家從傳統資源中發展出有別於西方的抽象藝術,由心念體驗轉換到觀念建構的創作實踐過程。
March 21, 2015
台北索卡藝術中心於3月21日至4月26日舉辦四位台灣藝術家曾雍甯、林葆靈、裴靈與賴威宇的首次聯展:「複述分化」。同樣的一件白色木作桌子,在不同藝術家手中闡述了截然不同的概念與故事。作為展示一部分的台座,卻被與作品分離檢視。當原本非主體的物件轉化地位,會帶來如何不一樣的創作思維?展覽現場地板鋪滿包裹畫作的氣泡布,與原本同為配角的台座相呼應,讓人再次思考藝術主體與客體間的衝突關係。
March 20, 2015
宇宙是空間、時間、物質、能量的總合,包含每一個發生的事件、每一個當下。源於宇宙不受限制的概念,蘇小夢、許芝綺兩位藝術家分別從無限的角度,尋找生命與創作的定著處。金屬、陶瓷皆來自宇宙自然之五大元素,透過兩種不同的創作媒材,歷經柔軟似水的狀態,透過雙手形塑、鍛敲,及高溫淬煉後產生結構上的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