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Login / 註冊 Sign up
【色彩新聞】寶鈿金花─惠風閣金銀器展,本月底起於國立歷史博物館展出
March 25, 2015

《鎏金累絲鑲嵌寶石牡丹花提籃》18.8X14cm,427g (左)
《鎏金累絲鑲寶騰龍牡丹蒜頭瓶》22.5x14 cm,443g (右)


璀璨生輝的金銀器,在中國古代是一種身分與地位的象徵,主要為皇室王公貴族所使用,金銀器的吉祥寓意與精美紋飾,成為引導社會流行的時尚風格。直到今天,仍為人們喜愛佩戴的首飾與擺設。國立歷史博物館於開年新春舉辦「寶鈿金花─惠風閣金銀器展」,展出邱郁芬女士惠風閣珍藏巧奪天工的鎏金銀器,希望藉此介紹金銀器中精采絕倫的民族金細工藝─花絲鑲嵌。

這種金細工藝利用金、銀高度延展的特性,把金、銀加熱後拉成細絲,再彎曲出花樣焊接於器物表面,稱為掐絲。若將細絲絞、紮成股,製成花絲加以編織,或層層盤繞堆疊,經焊接後連結成形,即為累絲。最後在累絲的器物上鑲嵌寶石,就稱為花絲鑲嵌。本次展出惠風閣38件古典雅致的鎏金銀花籃、龍船、佛塔、燈籠、薰香爐與搖錢樹,皆以累絲編結出蟠龍、鸞鳳、牡丹、鴻鵠、玄武與團花錦簇等吉祥紋飾,把花絲鑲嵌鎏金銀器色彩的多變與層次,巧妙地展現在觀眾的眼前,件件匠心獨具,美不勝收。

中國早在商朝就開始使用黃金,至戰國時期鎏金技術已發展成熟,到漢代已掌握熔金為珠與拉金為絲的技巧。唐代使用金銀器的風氣最盛,並與西方文化交流之下,金銀器的器形與紋飾更是豐富多元,無論食器、容器、佩飾、藥具及宗教用器等皆精美無比。此時已完善的製作工序,包括錘鍱、鏨刻、炸珠、鉚釘、澆鑄、焊接與鏤空等特殊金工。自宋、元以降,貴族社會流行以金銀器來顯示身分與財富。至明、清時皇室成立金銀器製作的官府,著重於細膩的花絲工藝發展,與五彩斑斕的寶石鑲嵌結合,把金細工藝推至「花絲鑲嵌」的絢爛極致。


時間︰2015-3-27~2015-5-27
地點︰國立歷史博物館二樓(臺北市南海路49號) 精品長廊
資料提供:國立歷史博物館

主題分類


主題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