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新聞】東海岸過度開發,威脅罕見珊瑚物種
September 01, 2011
台灣東部海岸海底生態物種豐富,石珊瑚高達一百多種,除了僅在東沙才能見到的「貝氏耳紋珊瑚」外,今年6月在東部基翬海域發現有台灣特有新種「台灣擬絲珊瑚」的蹤跡,讓東海岸成為墾丁、蘭嶼以外第三個出現罕見新種珊瑚蹤跡的海域。但東部開發案不斷,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認為開發案都號稱通過環評,但可能根本沒有進行海底下的環境評估。
東部海岸景觀壯闊,且因為有黑潮流經,形成獨特的海洋環境,東海岸許多漁民倚賴捕撈洄游經過的旗魚、曼波魚等等維生,數百年來,海岸阿美族也依靠捕食海中生物維生,顯見此地海洋資源之豐碩。
澎湖共生藻協會理事長陳昭倫表示,2011年珊瑚礁體檢數據顯示,台東杉原活珊瑚覆蓋率有28至50%,基翬則約有30%,分別達到國際珊瑚礁體檢基金會「優良」及「一般」的標準,然而活珊瑚覆蓋率每下愈況,從2009年來,年年下降,並且發現南礁「剛死亡珊瑚」覆蓋率7%,中礁則有18%的藻類覆蓋率,顯見當地幾個大型開發案的工程廢水及廢土對此地珊瑚礁的影響。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自2009年開始舉辦台灣珊瑚礁總體檢,至今已邁入第三年,每次體檢都詳實記錄及監測台灣周遭海域狀況,每年年底全台灣體檢結束後,也會公布最新數據,藉此對台灣居民與政府提出警訊;協會也呼籲,大型開發案未來不僅要進行陸上環評,也需要進行海下環評,並需在重點區域劃設海洋保護區,以維護海洋永續發展,也正視原住民及在地住民對於其傳統領域的使用權利。
資料來源:台灣環境資訊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