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正是睡蓮綻放的季節。位於台北縣三芝鄉橫山村橫山國小前,有一大片蓮花田,池中蓮花朵朵盛開。而蓮葉下,是另一個熱鬧的世界─保育類動物「台北赤蛙」正在繁殖著牠的下一代。多年來「台北赤蛙」與蓮花田的主人「阿石伯」一起仰賴這片蓮花田維生,並激盪出一段產業發展與生態保育共存的動人故事。
現年八十八歲的楊文石,在新北市三芝區橫山國小對面農地種植近一千八百坪香水睡蓮,十幾年前經台北市立動物園調查發現,池內存有保育類動物「台北赤蛙」,遂輔導楊老先生有機栽植,並結合橫山國小進行復育,數量最多達兩百多隻,不過近兩年來因棲息地遭受破壞,台北赤蛙再度瀕臨絕種危機,重創復育工作!過去台北赤蛙廣泛分佈在台灣西部低海拔的溼地中,但是近十餘年來,農藥的使用與空氣污染,造成生態環境惡化,台北赤蛙本來帶狀的分佈縮小到只剩下四個棲息點:台北三芝、石門;桃園龍潭、楊梅;台南官田;屏東內埔、萬巒。點狀分佈對台北赤蛙來講是相當危險的,一旦環境繼續惡化,「台北赤蛙」可能因此而消失。
台北赤蛙是屬於保育蛙類,本來是台灣平地常見的蛙類,但由於農藥的濫用以及棲地的破壞,目前僅零散出現在少數地方,因此列為保育類動物。牠的身體及 四肢纖細修長,約3~4公分,善於跳躍。背部為黃綠色或綠色,體側的白色背側褶極為醒目。背側褶內外側各有一條黑色縱帶,腹側另有一條白線,因此側面看起 來是兩條黑線和兩條白線交錯排列,非常美麗。牠們零散分布在北部及南部低海拔山區及平地的草澤,繁殖期為春天及夏天。雄蛙體型略小,無鳴囊,第一指的婚墊也不顯著。通常躲在水池旁草叢或者植物根部鳴叫,叫聲是單音細小的「嘰」,不容易聽到,也不會形成大合唱。
台北市立動物園保育研究中心執行長張明雄表示,因人為捕捉及生態環境改變,目前三芝地區的台北赤蛙已瀕臨消失危機,曾經在九十四年,一個晚上可見到九十幾 隻赤蛙,但根據去年統計資料顯示,一個晚上僅記錄到個位數。張明雄強調,赤蛙的原棲地一旦遭破壞,就很難再回復原來的榮景。張明雄說,台北赤蛙數量稀少,全台灣只剩台北三芝、石門、桃園龍潭、台南官田及屏東科大附近可見蹤跡,相當珍貴。他希望未來能和三芝區公所、新北市政府與慈心基金會等單位緊密合作,共同保育台北赤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