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02, 2013
藝術家蘇育賢最新個展目前正於台北耿畫廊展出,此次展出藝術家最新錄像作品「花山牆」,及其系列平面與裝置作品。展名與作品名稱「花山牆」一名源自於台灣建築的山牆,是側屋身連結屋頂的山形牆面,其功能為承重、通風以及防火,而在歷經日據時期引進了西式的立面山牆結構,逐而轉變為僅剩裝飾性的用途,此由實至虛的功能轉換,不只是蘇育賢這次的創作靈感之一,更呼應了此次展覽的空間規劃。
May 01, 2013
5月的台北充滿了生活創意的巧思,台北中山創意基地URS21目前展出的「漫遊台北,器味相投」,帶領觀眾漫遊日常熟悉的台北空間,從單車漫遊的角度看世界,更展出多台配合環境與生活需求設計的單車。「城市實驗˙兩個行動」則透過建築的巧妙設計,探討在台北市中山林森區生活的另一種可能與互動性。此外,鳳凰花紛飛的季將來臨,在創意基地也少不了學生畢業展,今年的「中山畢業季」於今日展開,共計將有10檔展覽接續展出。
April 30, 2013
台北當代藝術即日起至6月23日展出一年一度的【台新藝術獎入圍特展】,共有十五項國內的優秀作品入選,將以多元的形式呈現出台灣當代藝術的獨特魅力。此屆入圍的十項表演藝術類作品涵蓋了音樂、戲曲、舞蹈、戲劇等不同類型,融合傳統延續與現代創新;視覺藝術類獎項的五項入圍作品,則是共同凸顯了當代藝術積極介入社會到實踐社會關懷的行動影響力。
April 29, 2013
廖建忠,1972出生,畢業於國立藝術學院,退伍後與歐佳瑞、賴志盛、邱學盟、葉介華、李基宏共同組成「國家氧」。近年廖建忠以一系列名為「表面工程法」的作品/技術名稱做為其創作主軸,此系列試圖用一種模型擬仿的方式模擬虛有其表的真實事物。
April 28, 2013
國立歷史博物館目前正在展出「看見,台灣」-林磐聳的藝術與設計展,林磐聳是2007年國家文藝獎的得主,在前衛和現代的設計領域中,以洗鍊的海報視覺語言融合台灣島嶼圖像做為創作題材,將台灣設計推上國際舞台,名列世界百名平面設計家之一,享有台灣設計界導師的美譽。此次展出匯集其在設計、藝術及文化創意產業等領域各類作品,完整呈現藝術家的創作理念。
April 27, 2013
台北當代藝術館即日起至6月2日,在捷運中山地下街的「地下實驗.創意秀場」展出「生活七味粉-生活美學概念展」,當代館此次匯集了一群熱愛生活的創作者,運用他們擅長的媒材妝點生活空間,不僅將創意融進生活的每一個細微角落,更將自己對於生活的觀察和思考體現於作品當中,呈現出樂活、慢活的新生活概念。
April 26, 2013
高雄兒童美術館正在進行的「童年遊戲場」-臺灣原住民當代藝術展,透過「童年」、「遊戲」及「環境教育」等概念邀請藝術家創作,規畫有「南島國度」、「玩藝森林」、「編織彩虹」及「繪本童話」、「動畫電影院」等單元,並邀請泰雅族、魯凱族、賽德克族、卑南族、排灣族與阿美族等,共六族八位的藝術家參與創作。透過當代藝術語彙或媒材的詮釋與轉換,展現藝術家對於自身族群文化與童年的記憶,以及對文化傳承的理念與實踐。
April 25, 2013
藝術家汪正翔與蕭如君的聯合創作展—「美國夢在台灣」,目前正於海馬迴光畫館展出。兩位藝術家起初對「階級」與「地域」兩者間的差異感到好奇,開始在美國與台灣兩地拍攝木屋,此次展出彙整拍攝結果,透過拍攝兩地木屋影像之間的異同,試圖檢視歷史文化如何影響人類觀看的方式。
April 24, 2013
紀錄片《橫渡黑潮‧拜訪臺灣》榮獲第46屆休士頓影展金牌獎。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在辦理「建國百年」盛典—蘭嶼大船造舟暨航海計畫期間,以影像記錄方式再現蘭嶼達悟族的拼板舟傳統與傳承海洋文化的精神。影片日前在20日,獲得今年的休士頓影展文化類金牌獎,讓蘭嶼文化的內涵與美學跨海傳遞至驚豔國際。
April 23, 2013
台北當代藝術館即日日起至5月26日,在一樓的MOCA STUDIO展出「附場:生存縫隙」—曾聖惠個展。此展覽透過藝術的形式,反思城市開發與自然環境的斷裂,探討當今無限擴張的生活形態與文明建設。
April 22, 2013
隨著快門按下的微妙瞬間,攝影家捕捉到了光,將之凝結駐留在底片上,滌淨了塵世的喧囂,獨留薄暮交織下一個古老而曖昧的奇異疆界。「微光行」從攝影大師謝春德著名的、帶著幽微風格的影像出發,切入他的創作歷程,也引領觀者一窺台灣現代攝影最獨特的篇章
April 21, 2013
沙丁龐客劇團即將在5月23日至26日於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演出年度跨國製作。本次製作邀請了法國小丑導演季˙拉馮斯(Guy Lafrance) 與團長馬照琪共同執導《美麗人生》,一起為台灣觀眾帶來大人小孩都可以看的溫馨小丑喜劇。
April 20, 2013
藝術家李翡文最新創作個展「逆旅後綻放」,目前正於當代一畫廊展出,1978出生的李翡文,在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畢業後,曾旅居德國,現專職藝術創作,曾舉辦與參加過無數的個人或聯合展出。具有立體派的創作風格,李翡文的作品常在具象與抽象間游移,擺盪出異於平凡的節奏技法。
April 19, 2013
高椅腳一秒鐘變身躺椅、四方桌隨時可變成長桌;還有折疊之後薄如名片的隨身杯…,這些台灣設計團隊的創意,化為新生活提案,即日起在台灣設計館概念區(松山文創園區)展出。台灣設計館即日起推出「金點設計新生活運動」主題展,邀請曾榮獲「金點設計獎」以及國外iF、Red Dot等多項桂冠肯定的12組台灣設計團隊,為建構美好生活設計的12個生活提案。
April 19, 2013
台灣藝術家洪易作品充滿台灣味和生命力,7月將到日本箱根的雕刻之森美術館展出。台北市花博園區至4月28日,舉辦「洪易動物派對個展」,讓民眾搶先免費欣賞。43歲的洪易,明道中學美工科畢業,作品常見民俗感圖騰,色彩鮮豔,看起來熱情十足,又充滿卡通童趣,風格強烈。近年在美國、義大利等地展出。
April 18, 2013
反核議題近期在國內延燒,從日本311海嘯發生以後,國人已逐漸對於對於核電廠建造議題產生關注。民眾不僅在反核遊行走上街頭,年輕家庭一手推著娃娃車,一手牽著年幼子女,為下一代爭取一個安逸、非核的成長家園環境。阿波羅畫廊此次以恬美家園為主旨,取諧音何必為難作主題,透過藝術家的作品聯展,反思當人類已經無法抵抗地震、海嘯、颱風、火山爆發等天災之際,核災作為人為災禍的可怕,並試圖喚起公民對於自身權益的意識崛起,重新思考核能與核災的問題。
April 17, 2013
曲德義自八〇年代晚期以來,即以幾何色域與潑灑表現的相互浸染、冷靜極限與情緒張力的對比撞擊,開創其繪畫表現上的獨特標記。他的創作脈絡跳脫早期台灣抽象繪畫以傳統審美思惟呼應西方抽象概念的方法,以獨特的形式辯證,開啟對抽象繪畫的探討路徑,並在九〇年代樹立鮮明的個人風格。此次於國美館展出之「形形色色」個展,匯集了曲德義1992到2013年間的作品,展現其二十餘年來對「形」、「色」的探索、辯證與實驗。正是曲德義歸結其抽象繪畫研究與藝術思惟的創作呈現。
April 16, 2013
秋刀魚藝術中心此次以「心」為出發點,在台南藝術博覽會時匯集了五位台灣藝術家,包括黃敏俊、林家弘、林宗範、温孟瑜與陳禹達等的作品,延續先前在台南展覽時的盛況空前,本週六將在台北延續展出作品精選,此次聯展作品呈現細膩的情感,著實令人回味,「心靈的探索」聯展渴望透過作品帶領觀眾走一段難忘又特別的心靈之旅。
April 15, 2013
周宸最新個展-「恰恰 韻之生」目前正於穎川畫廊展出,藝術家希望透過畫筆,讓人可以重新去體會每一個當下,體察、感受生命的起落,一如照見星辰明滅般具體。韻之「生」,如同音樂般,藝術是隨時能讓人觸及、感受的,這時我們可以默觀所有念頭的生住異滅,消融制式頭腦對過去、未來的種種需求、企索,即使念頭如瀑流,也能夠滴水不沾身。
April 14, 2013
水墨、書法在創作領域中一直是最具東方特質的表現媒材,台灣書畫大家李義弘在水墨畫中開創出嶄新的表現思維和現代詞彙,具體地實踐藝術家自我挑戰的種種可能。他的最新個展「石頭時代II」,昨日在高雄小畫廊正式揭開序幕。此次作品延續當代水墨的創造意念,從寫生轉而對風景的形象摹擬,畫境的剪裁拼接由近而遠,讓構圖趨向單純,而筆墨線條對於形象的取法則更為簡約,將真實影像融入水墨畫中,岩壁和石紋的效果以水墨暈染、虛實相映,肌理耐人尋味,賦予創造性的語言與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