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mber 10, 2013
2013年第八屆台北數位藝術節「超神經Data-Neurons」,將於11月15日至11月24日展開。秉持國際邀請展、數位藝術徵件獎、數位藝術表演、數位藝術平台及教育推廣活動之五大活動主軸下,邀集來自義大利、德國、美國、日本等多位國內外藝術家作品,於松山文創園區盛大舉辦。
November 09, 2013
臻品藝術中心即日起至11月30日止,展出王興道與曾建穎雙個展。王興道運用細膩纏山筆法與奔放的色彩,創作出行旅般的台灣島風景圖;曾建穎的作品中,人物表情若然,從各自的動作互動中,延伸出另一種靜態言語。當這兩位藝術家的作品齊聚在同一展域,呈現出另一種豐富的視覺經驗。
November 08, 2013
《看見台灣》導演齊柏林花了將近3年的時間拍攝,在全台灣的上空飛行,總計累積了400小時的直升機飛行時數。全片皆以空拍壯闊鳥瞰的視角,將台灣以一種你從未見過的角度與姿態,呈現在大銀幕上。《看見台灣》由吳念真擔任旁白,《賽德克.巴萊》金馬獎最佳原創音樂得主何國杰Ricky Ho配樂,其中音樂更是前往布拉格和布拉格交響樂團合作完成。本片耗資總計九千萬新台幣完成,可說是台灣紀錄片影史以來,拍攝成本最高的電影。
November 07, 2013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今年邁入第20年,20年間見證台灣當代藝術發展,不僅是台灣藝術博覽會第一把交椅,更是全亞洲歷史最悠久的博覽會!參展148間畫廊當中有五成以上參展畫廊來自國際,78間海外參展畫廊國別包含日本、中國、香港、韓國、菲律賓、印尼、新加坡、法國、德國、希臘、比利時、西班牙、瑞士、英國、美國等共計15國/地區,一次掌握國際藝壇脈動。各方畫廊參展更說明ART TAIPEI的重要性,來自紐約、成立於1996年的樂曼幕品(Lehmann Maupin)畫廊,來自倫敦、由蘇富比高階經理人在2004年以個人品牌成立的Ben Brown Fine Arts,來自馬尼拉、菲律賓首席當代畫廊SILVERLENS皆是首次參展,知名畫廊選擇ART TAIPEI做為主要舞台,海內外業界翹楚紛紛聚集台北,即將帶給觀眾視覺震撼的藝術饗宴。
November 06, 2013
台東美術館於即日起至12月8日,舉辦「心.脈絡」-2013賴純純個展,由藝術史學家蕭瓊瑞擔任策展人,展出賴純純多件裝置作品,其中包含賴純純首度發表的大型裝置作品《島嶼迷航》,以及近年來一系列探詢心相、綺麗繽紛的心形作品。展場同時播放知名導演黃明川拍攝的《賴純純─縱花烈放》藝術紀錄片,呈現賴純純面對台灣不同時代的藝術氛圍與環境時,憑藉自身的熱情與青春,與這塊土地激情的對話,並在前衛藝術與公共藝術幾乎為男性藝術家獨占的創作場域中,爭得一席之地。藉由動態影像與現場作品,共同織構賴純純豐富多元的創作歷程。
November 05, 2013
飛鳥、游魚、瓶花、遠山與一輪完滿的明月;觀看張佳婷的油畫創作,如同閱讀一則短詩,在圖像構成的風景中,感受時間靜謐的流轉,輕靈地穿越在層層疊疊的空間中,頃刻,記憶如浮光閃現,隱喻與符號交錯串聯,如同絮語般喃喃流竄,色彩與色光相映律動,編織出想像與真實的語境,開展如一方超現實的夢中天地,個中景象隨心靈流動而變幻,鋪陳著一種近乎蒙太奇式的敘述結構,然而卻往往泛溢出語言的邊境,娓娓呈現潛藏於藝術家意識流動中,關於知覺與情感的內心風景。「圓月」-張佳婷油畫個展,自11月9日起至12月7日止,於真善美畫廊展出。
November 04, 2013
鳳甲美術館分別帶來兩位不同風格藝術家的個展。目前就讀於台大博士班新媒體藝術家羅禾淋,對於機械動力美學和電腦程式特別擅長。「不安定的印記」中羅禾淋希望破壞日常的載具與文本。《DNA》的漩渦創作探索是跳脫肉體後,人類對物質的扭曲而重新去切片檢驗物自身的價值。其中《光風暴》和陳依純共同創作的互動作品,也引起許多關注,並獲邀至中國的美術館參展,以快速旋轉的光條,宛如螺旋的包覆人的身體感,去衝撞那隱形的安全界限。較特別的是這次《拭痕-台北當代藝術館》利用博物館日當天閉館後,兩位藝術家藉由膠帶去黏貼當代館觀眾參觀路線所行走過的痕跡,將碎屑粉層一一如考古偵查般的收集並挖掘,再以膠卷和紀錄片的方式呈現,是他們對於人類遺蹟歷史的再思考和反芻。
November 03, 2013
歷經一整年的城市美學實踐,「種子計劃IV-移動美術館」即將邁入尾聲。最後一檔展覽:「形式的思維」自即日起至12月15日止,於種子計劃IV移動美術館展出。本展覽由獨立策展人胡朝聖所策劃,邀請莊普、徐永旭、賴志盛、吳東龍與陳松志等五位台灣傑出當代藝術家共同壓軸展出,他們分別以不同的創作媒材及形式,包含平面繪畫、裝置、觀念及行為,探討創作實踐的過程中「觀念」與「形式」兩者的重要性。觀念是形式的基礎,而形式是觀念的延伸,兩者缺一不可,相輔相成才能達成細膩、精煉及意義深遠的作品。
November 02, 2013
即使再平凡不過的生活、人物、或者場景,總會有某個瞬間、在某個角度,發出特別吸引人的光芒;發現並將這光芒擴大呈現在世人面前,便是藝術。以上是本次展覽主題「戲劇的瞬間」其中一層含意。李可染大師曾說:「誇張是在感情上給人以最大的滿足。藝術表現愛和憎,要充分表現感情就要誇張。…藝術要求抓住對象的本質特徵,狠狠地表現、重重地表現、強調地表現。」捉住那平凡中的瞬間光芒,予以戲劇化地誇張呈現,正是陳敏澤一貫的藝術創作理念。本次展出的風景油畫、老北京民俗圖等作品,皆充分表現出此種特性。展覽今日起於東吳大學城中校區游藝廣場展出,展期至11月30日止。
November 01, 2013
臺北市有許多古蹟分散在各個區域,獨具特色互相輝映,從不同時代、不同類型的古蹟裡,可以讀出城市的歷史篇章。臺北市中山堂特別邀請包括國家文藝獎得主廖修平,及國內知名版畫家共66人,規劃「版映古臺北風華」版畫藝術創作展,禮讚古蹟,並為臺北建城130週年慶祝起跑暖身。
October 31, 2013
動畫,一種透過人類視覺殘留的特性,將連續圖像快速播放而產生的幻覺;一種經由人為想像與形塑造型的能力,所生產的非寫實動態效果,可以說是「製造而出的想像結構」。「想像的製造」是一個探討想像與動畫本質的展覽,藉由三件在主題上看似無直接關聯的動畫作品,思考想像在動畫影像結構中所扮演的角色,想像如何透過敘事脈絡體現我們的存在與記憶,以及虛構與現實間的關係。展覽自11月8日起至12月15止,於就在藝術空間展出。
October 30, 2013
畫家楊三郎1907年生於台北市,1995年逝世,小學時因文具店中一幅日籍畫家盬月桃甫的油畫而開啟了藝術之門,17歲時,他獨自遠渡重洋至日本習畫,為了更精進繪畫技巧,再度遠赴法國深造研習,深受法國印象派影響,將自我創作融合東方美學的基礎,樹立獨特的繪畫風格。「楊三郎特展」自11月7日起至11月30日止,將在宏藝術展出。
October 29, 2013
文化部主辦之2013年數位表演藝術節將自即日起至11月10日止,串連台北、高雄兩地辦理3檔節目總共10場科技與表演藝術創新結合的表演,及8場「未來跨域室」的藝術家講座、3場培育潛力青年創作思維的校園啓蒙工作坊。3檔節目中首先登場的是新媒體無人劇場跨界創作「罪惡之城」,這是一場沒有實體演員,由影像、全自動機械舞台、燈光音響的組合所構成,讓觀眾在極具震撼的視聽效果當中,感受非常態的情感表達方式。
October 28, 2013
將無人的室內空間和生動的戶外景物交織成流動的風景,蘇予昕所創造的是身負性情與記憶的空間,記憶中又混合著暗示、夾帶著隱喻,和一些無法解釋的連結。她在刻劃一個房間或屋子的同時,再次回到那個空間,試著重新與世界建立關係。那裡沒有清楚的邊界,可以隨心所欲地把牆壁放大或縮小,有時候又會無限向外伸展,於是裡面的景物只能不停地徘徊,「踟躕」描述的就是這種狀態,畫中的室內風景反射出藝術家的內心,藝術家的情感也塑造了「踟躕的風景」。展覽即日起在藝境畫廊展出,展期至11月3日止。
October 27, 2013
在英文裡,「Season」除了是「季節」的意思,也有「調味」的動詞涵意。「每季一紙:造紙廚房原味趣」特展,即是以季節為座標,將多年來持續進行的植物取纖計劃,在博物館裡轉化為秀色可餐的饗宴,邀請季節為紙張調味,也邀請紙張為生活調味。
October 26, 2013
1981年起,游本寬以日常顯現的台灣景觀、建築及文化產物為內容,持續發表「閱讀台灣」系列影像:「真假之間」、「法國椅子在台灣」、「台灣房子」、「永續寶島」、「台灣公共藝術」等。2011年起則針對數位攝影發表「潛露」及「遮掩」系列,提出雙幅並置、對話式的當代影像觀。大趨勢畫廊即將展出游本寬新作個展「遮公、掩音」,為觀景窗中的心像揭露「遮公、掩音」的視像哲學。展期自11月2日起至11月23日止。
October 25, 2013
詹金水一生的心靈成長與創作歷程,從他的客家原鄉之美采與人文風土常在夢縈之中的渾化自然,與人文為一體的幼年少年時期,到西方繪畫學習時期,詹金水深入學習了古典繪畫的融通人文與終極體驗,和從印象派到立體派的抽象美學脈動,經歷1989年的歐洲之旅之後,他警醒到必須回到自己的傳統,才能活出有源有本的真正透徹的藝術生命。「靜觀山水」-詹金水個展下月將於首都藝術中心展出,展期自11月2日至11月27日止。
October 24, 2013
歷經兩個多月網路票選及專家評選,林務局首屆「台灣十大地景票選」公布結果,野柳在91個票選名單中拔得頭籌;第二到十名為玉山主峰、日月潭、金瓜石、龜山島、月世界泥岩惡地、雪山圈谷、清水斷崖、苗栗三義火炎山自然保留區、大小霸尖山。
October 24, 2013
現代畫廊下月即將展出現代水墨畫之父劉國松個展「極觀無垠」,展期自11月2日至11月30日止。劉國松老師研習中國傳統水墨和西方表現派油畫,擅長以畫紙紋理及鮮艷顏色作為實驗元素,劉國松老師於1973年所發明之水墨技巧「水拓法」,與「紙拓法」、「漬墨法」、「抽筋剝皮法」為劉國松所發明之四大技法,是一種利用墨汁的浮力和畫紙的吸水性所創造出的新嘗試,成為二十世紀台灣新水墨的重大貢獻之一。
October 23, 2013
就在藝術即日起展出陳張莉個展「束無縛」,展期至11月2日止。長年旅居紐約的藝術家陳張莉去年台灣工作室慘遭祝融,多年心血化為灰燼,曾一度低潮,重整步調後,此次展覽交出24組件作品,一改過去常用的黑白色系,展出新作中,藉由畫面中或順暢流動、或衝擊對比的色彩來應照自我的生命體驗,層層疊疊肌理所架構出來的空間,則是自我檢視與思辨過程的記錄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