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Login / 註冊 Sign up
註冊 Register
請輸入密碼
請輸入姓名
請選擇您的性別
請選擇您的生日
恭喜您,註冊成功!
Thanks!
You should receive confirmation emailsoon.
忘記密碼 Forgot Password
無此帳號,請重新輸入。
Wrong email. Try again!
註冊Register
已經寄送密碼至您的註冊信箱!
Thanks!
You should receive a confirmation email soon.
August 12, 2014
由法籍策展人尼可拉.布西歐(Nicolas Bourriaud)所擔綱策劃的2014台北雙年展「劇烈加速度(The Great Acceleration)」將於9月13日在臺北市立美術館開展。本屆台北雙年展,策展人尼可拉.布西歐挪用了科學界對於本世紀人類活動劇烈改變地球生物樣貌的現象,所提出的一種新地質紀元假說—「人類世」,藉此來檢視當代藝術如何定義與表現我們的世界?探索在人類與動(植)物、機器、產物與物件之間的鏈結、移枝或交配。
August 11, 2014
海馬迴光畫館8月23日將展出「私人備忘」—林柏樑個展。以林柏樑三十多年攝影生涯所紀錄下的時代影像資料,從70年代貼近席德進的身影、80年代的土地關懷到90年代都市題材與文學容顏系列,在上萬張影像作品中挑選其中30幅展出,並以個人自述的方式,精選48張經典影像出版成集,成為另一個觀看土地的出口,也道出一幅幅影像以外的故事。展期至9月21日止。
August 10, 2014
孟焦畫廊自9月2日起即將展出「記憶.溫度」—郭秋燕油畫展,展期至9月14日止。「記憶.溫度」,是郭秋燕藉此傳達自己內心的一些疑問,及是一種屬於作畫時的情緒。作畫的過程裡,總是希望將記憶裡許許多多的片斷,或是移動過的記憶裡的殘存影像,或是,不是記憶是幻想,慢慢傾注我所堆疊的色塊裡。
August 09, 2014
岩筆模即日起展出「夏蟲」—周見信個展,展期至9月7日止。周見信的創作形式脫離了大眾對純藝術的想像,創作的面相橫跨繪畫、版畫等各種媒材,豐富且深刻的內容,來自童年在田野鄉間的成長經歷,近幾年更跨足繪本的寫作與繪製。
August 08, 2014
大象藝術空間館即日起展出林世雍個展「餽食記」,展期至9月7日止。「餽食記」可說是藝術家二分之一的自畫像,那個躲在陰暗角落的二分之一,醜陋無助的二分之一,不斷懷疑而又再次被肯定的二分之一,期望這神秘的無臉香蕉一直存在,也許有時候的自我分離才會有再現的時刻,也因此相遇相聚時的信仰方能成形,才能享受生而為人的肯定。
August 07, 2014
新生代旅德藝術家劉芸怡,2005年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2010年獲德國 Burg Giebichenstein 藝術學院碩士學位,並持續於2014年獲得Burg Giebichenstein藝術學院藝術家最高文憑「大師班(Meisterschülerin)」。此次個展展出藝術家留德,於土耳其伊斯坦堡及臺北駐村期間,拍攝不同城市及歷史文化中即將被拆除再造的建築,再以數位攝影進行重製拼貼的攝影作品。藝術家藉由多角度及不同時間點的拍攝取景及影像重製,將原本逐漸崩壞破敗的建築空間,在創作中轉換為一個召喚回憶、潛意識和歷史記憶的入口。
August 06, 2014
紅野畫廊即日起展出鄭瓊娟2014創作個展「祥雲瑞霞.潛心臻善」。展期至8月31日止。鄭瓊娟,現年83歲,於1956年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第一名畢業。她有著強烈自我主見與想法的性格,在校時期非常活躍,因此受廖繼春老師推薦進入五月畫會,成為創始員之一。
August 05, 2014
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規劃「3D美力台灣」公益助學計劃,與導演曲全立合作,於學學「一加一來玩」親子美育空間規劃3D電影體驗空間,未來將除邀請偏鄉學校或公益團體前來學學免費參與美感工作坊,並邀請弱勢學子有機會免費欣賞「美力台灣」系列3D影片,讓他們透過導演曲全立拍攝的影像認識台灣、深入了解台灣,進而愛護台灣這塊土地。
August 04, 2014
高雄小畫廊即日起展出林莉酈與楊振華聯展「清風微光」,展期至8月17日止。林莉酈經西方洗禮之後才開始反省自身的文化,大量台灣生活元素出現在看似平實卻有引人深思的畫面中,淡淡訴說逐漸被遺忘的日子。楊振華則將生活所收集的痕跡,經由撕貼版畫等著重肌理表現的方式,以突顯生命的韌度與豐富變化,畫面集結後具有充足故事性。
August 03, 2014
台南索卡藝術中心8月24日起即將展出「歌百工計劃」:虛實疆界—張致中個展。「歌百工計畫」第二次系列展出,正說明環境造就了職業,不論自然或人工環境,如同荒野之於獵人,城市之於上班族,海邊才有漁夫,社會上每階層的人彼此環環相扣的關係。同時延續先前計畫外,開始出現大量篇幅連結、及對環境場域的隱喻,逐漸由斷片式的個體側寫,轉而探究各獨立對象間共存有的鏈結,增加更多特殊視覺性效果,融合西方素描繪畫技巧、奇幻與科幻小說的閱讀經驗,既古意的繪畫筆法與中國文言文,虛擬各行各業人物誌傳,既傳統又現代,既虛幻又真實的歌百工。展期至9月28日止。
August 02, 2014
任何事物原有的物質型態往往是大家所忽略的,宋璽德勇於在東方思想的基礎上探索本質的存在,具體的、直接的、謙遜的表現核心並發覺新面向,而自己一路上的生活實踐,無論物質感官或心靈精神,都將其軌跡存在鋼和不鏽鋼的世界。即日起於「親家雲硯」展出,展期至8月31日止。
August 01, 2014
非常廟藝文空間即日起展出聯展「好朦朧Ⅱ」,邀集11位藝術家作品展出。「好朦朧Ⅱ」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朦朧美」指的是「美麗,但並不完全顯露出來」,讓人有種看不透、摸不著的形象,可意會而難以言傳的含蓄之美,通過猜測和想像,進而獲得不同的審美享受。參展藝術家有姚瑞中、潘信華、林龍進、黃子瑞、洪民裕、陳國華、林莉酈、涂智惟、葉仁焜、曾建穎、顏妤庭。展期至8月23日止。
July 31, 2014
台北索卡藝術中心即日起至8月17日展出王德育個展「悠遊藝想」。王德育乃是台灣當代的藝術史大師,渠於學術研究之餘亦從事藝術創作,索卡此次策畫的展覽呈現王德育個人創作歷程的三個階段系列作:風景和花木、歐洲意象、台灣廟宇。作品從1993至2013年,共計16幅;從具象到抽象再回歸本土文化的深刻探討,數十載涵養盡情展現。在「悠遊藝想」中,可以一次觀賞藝術家心境的轉化,並體會藝術家對於周遭環境及人生境遇的感悟與內蘊,在大膽創新和成熟洗練的風格中體現深厚的藝術思維。
July 30, 2014
台北市立美術館即將展出余政達個展「Practicing Live」,展期自8月2日起至9月21日止。余政達的作品常以帶著遊戲性質的方式介入與拍攝對象及觀眾間的語言溝通,並藉由刻意架設的現實情景為拍攝背景,創造出所謂「生活劇場」的概念。這次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的作品計畫「Practicing Live」,運用了舞台劇的排練過程及專業演出,進行一場猶如實鏡秀的拍攝,透過多機同步拍攝,展開影像紀錄中的層疊細縫,製造觀看影像時的多重現實感。
July 29, 2014
台北市自3月起,陸續傳出民眾遭台灣藍鵲護幼驅離事件。北市府動保處表示,上周巡查時,發現許多幼鳥已在練飛,估計這一兩周就會離巢,此類護幼驅離行為將會減少。每年3到9月為台灣藍鵲的繁殖期,其護幼行為在4到7月特別明顯。市府這幾個月陸續接獲約10起台灣藍鵲「攻擊」民眾事件,其中又以信義、文山、內湖與南港一帶最多。
July 28, 2014
「我說我畫」陳盈如繪畫創作展,將於明日至8月12日,在國父紀念館3樓德明藝廊展出。陳盈如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國畫組及書畫藝術學系研究所,曾於2011年獲全國彩墨新人賞。陳盈如擅長複合媒材的創作,繪畫主題取材自神話中的人物及動物,風格充滿童心稚趣,獨具一格。其畫風獨創出屬於自己的圖像符號,一幅畫可以訴說不同的故事,猶如詩篇般情溢乎辭,或許無法一眼看透,但只要慢慢地欣賞、仔細的品味,藉由凝視畫作的線條與畫面,使人體會到藝術家在創作時的初心。
July 27, 2014
颱風麥德姆過境,觀音鄉不少蓮農昨天趕忙視察蓮田,幸好蓮花都沒有因為颱風風雨折損,天氣一放晴,就吸引許多民眾賞蓮。觀音鄉以蓮花季聞名,觀音鄉農會理事長梁春成表示,這次中颱來襲,觀音鄉內以大堀溪為中心,種植約60公頃面積的蓮花田,除了少部分蓮田,有蓮梗被強風吹得東倒西歪的情形,其餘都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July 26, 2014
Mad L即日起展出邱琳窈個展,展期至8月24日止。邱琳窈, 1986年出於台北,2010年畢業於實踐大學。早期就讀服裝設計學系時開始產生對繪畫的興趣,近年來開始嘗試多媒材創作,並試圖在作品中把聲音賦予形體。
July 25, 2014
家畫廊下月即將展出邱秉恆個展「無邊界」。本次畫展可以看到邱秉恆老師用油畫、水彩、粉彩、蠟筆各樣的媒材,透過觀看物象後以快速的線條和東方人文思想的本質,將日常所見的平凡景象昇華成非凡的藝術創作。展期自8月8日起至10月5日止。
July 24, 2014
台南索卡藝術中心即日起展出「意志與表象」—索卡好樣第七屆徵件展。王明仁、林子荃、許可昀、馮雯琳、蔡宜君,以其作品完整詮釋了「意志與表象」之主題,獲選為第七屆台南索卡藝術中心舉辦Soka So Young索卡好樣青年藝術家徵件聯展之青年藝術家,由他們各自的獨特視點,透過畫筆表達出無比的幻想、印象、觀念,豐富觀者的想像空間,放逐自己享受片刻的心靈自由。展期至8月17日止。
主題分類


主題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