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Login / 註冊 Sign up
註冊 Register
請輸入密碼
請輸入姓名
請選擇您的性別
請選擇您的生日
恭喜您,註冊成功!
Thanks!
You should receive confirmation emailsoon.
忘記密碼 Forgot Password
無此帳號,請重新輸入。
Wrong email. Try again!
註冊Register
已經寄送密碼至您的註冊信箱!
Thanks!
You should receive a confirmation email soon.
May 25, 2015
這幾天大雨不斷,但嘉義縣六腳鄉蒜頭自行車道兩側的阿勃勒依舊盛開,吸引大批遊客、愛好攝影者賞花、拍照,成為六腳鄉熱門觀光景點。大約再過1至2周花期就會結束。遊客說,晨間在這段自行車道騎單車是一大享受,清風徐來,還可看到璀璨、亮麗「黃金雨」,感覺很棒。
May 17, 2015
宜蘭美術館將於5月17日正式誕生,同時舉辦人瑞畫家王攀元大展—『「象徵與指涉」—王攀元繪畫的「苦澀美感」』,首次與國立歷史博物館合作,出借典藏的4張王攀元畫作,為宜蘭美術館成為宜蘭最高藝術殿堂加分,昨天舉行迎畫儀式,並為宜蘭美術館未來定位及策展方向與主題,建立國內外藝術對話與策展揭開序曲。
May 16, 2015
黃銘哲2015個展的主題「存在的追尋與實踐」,猶如藝術家的生命歷程,是不斷追尋內在的思維與根本,藉由創作的經驗與表現,實踐每一個當下的想法。黃銘哲的作品從女人到貓;從「台北東區」到「人在北京」,黃銘哲用「藝術家的眼睛」收攝了人世間的百態與情緒轉折,用重疊與分割的筆觸,交織出無法分離的男人和女人;用國王與土狗暗喻著內心的自信與卑微;用簡化的金屬造型呈現創作的三度空間。
May 15, 2015
雙關語或許是創作者的多種假借隱喻,透過作品形成的關懷將所有藏入作品底,而作品將是代表著作者生命嘶吼後的展現,說法在作品「形」上徵顯,而「形」總有說法,是「觀乎」而後「關乎」是一種無盡的複數「雙關」語法。
May 14, 2015
本展由北美館與日本森美術館(Mori Art Museum)共同主辦,引介在2014年於東京策劃展出的「李明維與他的關係:參與的藝術」亞洲巡迴展。1964年生於台灣的李明維是國際知名的觀念藝術家,他策畫不同的藝術參與計畫,提出藝術的「公眾性」與「社會性」。觀眾從純觀賞作品的靜態參與角色,到介入作者計畫成為主動的參與者。李明維的參與式藝術讓人與人之間發生微妙的情感連結,並試圖創造出一種微觀的社會關係,透過觀照、對話、贈與、書寫、飲食串起和世界的連結。
May 13, 2015
「臺灣製造•製造臺灣」將透過北美館重要典藏品,梳理1945年之前所呈現的臺灣藝術發展面向。日據時代(1895-1945)生活在台灣的藝術家們,開始追尋與傳統習俗切割的新觀念、新規範和新價值,並逐步在社會上獲得肯定。然而他們對鄉土、國家的認同為何?如何對應變異的世界環境?對於時代或宇宙新知又有何感知?
May 11, 2015
幸福是什麼模樣?真愛又是甚麼顏色呢?在莊惠婷104年5月6日至19日在文化部所屬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志清廳展出的「精靈再現─莊惠婷油畫個展」,邀您欣賞純真不揉做的作品,發掘你我內心深處的天使。本展呈現真、善、美的想像境界,讓觀者用心體會每一幅畫及每一段故事,探索隱藏在自己內心深處的天使。
May 09, 2015
本(104)年度訂於5月15日(星期五)在高雄都會公園遊客中心辦理「2015保育研究成果發表會」,本次活動將邀請專家學者蒞臨,分享以遙測觀測的東沙環礁、周邊大型藻類分布、以及澎湖南方四島菜宅與歷史風貌。
May 08, 2015
大象藝術空間2015年再度以女性藝術家為主角策劃「異境–跨越世代與地域的藝術對話」主題展。五位同為曾留學國外的藝術家:陳張莉、董心如、陳曉朋、游孟書、劉文瑄。對身處異地文化或對自身經驗在其創作中各自表述,不同世代的創作者面對材質或物件也有其主觀的應對,透過作品在空間中的編排,在本次展覽中共同搭起一座待解讀的橋樑。
May 07, 2015
台北兒童藝術節劇本徵選首獎作品《再見,茉莉,花》,是O劇團近年最賣座的戲劇作品。本劇將舞台重金打造成一本巨型立體書,搭配全新3D視覺特效投影、電影級動人配樂,透過純真簡單的對白設計,以溫馨的方式詮釋極具教育意義的生命議題。《再見,茉莉,花》是一齣讓觀眾可以看得到特效、聽得到故事、聞得到花香的創新感官劇場表演,演出至今已累積逾30,000人觀賞,因佳評如潮、詢問不斷,5/22起將於「台北城市舞台」再次溫暖全台觀眾!
May 06, 2015
現代水墨畫家吳學讓先生,一路走過大時代的動盪,終身奉獻於藝術創作及教育,並優游於傳統水墨與現代革新。「真水無香-吳學讓書畫紀念展」,精選50餘件作品。以極簡筆墨及半自動性的色彩暈染,加上空靈的結構佈局,營造出有如「禪畫」般的抽象畫境,呈現其致力於中國畫現代化的藝術成就。
May 05, 2015
水彩畫家謝明錩的第十八次個展,秉持以「意念創作」為方向,作品不僅延續著「時空痕跡」的人文風格,還努力開創新形式發展台灣當代水彩的新面貌,在「懷舊與創新」、「過去與未來」的兩種極端之中,處於藝術創作的裂縫裡,畫家感悟到兩者之間具反差性的遊戲趣味。「沈潛與挑逗」是謝明錩意念創作的階段性成果,喜愛視覺饗宴的觀眾千萬不能錯過畫家豐碩的心靈源泉。
May 04, 2015
畫家胡文賢從一些我們認為微不足道的東西中發現它的美,把「靜」物做動態的表現,捕捉剎那的一刻成為永恆。胡文賢這樣描述自己:「我喜歡從破舊廢墟裡尋找靈感,也許跟我從小在一個破舊房子裡長大有關,童年的回憶常會不知不覺地烙印在畫布上,斑駁的紅磚牆、舊木板、古老的雕刻,裡面出現若隱若現的人體,對生命作另一詮釋」。
April 28, 2015
蕭北辰作品,運用色粉、油彩、壓克力彩、蠟筆等重製這些模糊不清卻如攝影記實的影像,封存在層層疊疊的環氧樹脂之間,也保留了片段時光的聲音、溫度、光影與氣味。失焦的影像,像擷取了車窗外閃瞬而過的風景,亦像是難以清晰記起,僅餘模糊輪廓的回憶之境。
April 24, 2015
海洋一貫是葉竹盛的觀察、創作對象,因而海洋也成為其新作《萌》系列的重要元素。他在感歎「無常」之後回歸自然,將居住海邊所積累的視覺經驗外化,把海洋中動物本體及他們運動的軌跡以冷色調逐步描繪,使本已符號化的抽象線條和色塊成為動態的記憶影像。對葉竹盛而言,《無常》、《萌》這些系列代名詞只是一個階段的概念統稱,它們之間相互穿插、影響,形成連續的過程。
April 27, 2015
「視野的結構—黃朝謨畫展」展出80幅畫作,具體而微地呈顯黃朝謨先生的創作風格與脈絡。奠基他豐富多元的創作。本次展覽以山水風景畫為展覽主軸,不論山水或風景、傳統或現代、具象寫實或抒情寫意,在在展現其生活經驗的體現與詮釋,觀賞者可探看他筆下的山水風景,感受其中所蘊含的生機與靈性。
April 23, 2015
延續100年10月在國父紀念館舉辦第一屆異象.藝象藝術跨界聯展,上次展覽精神『異象•藝象II』,主題訂為 : 連結與分享 ,透過視覺藝術橫跨老、中、青年三代、 國語、台語、客家、原住民等不同族群從寫實到抽象,以多元媒材呈現創作,此次連結台灣基督徒創作者亦是在其領域耕耘多年的優秀藝術家, 盼望藉著展覽連結畫作與創作,連結不同創作媒材、連結創作人生命個體,藉著分享:分享創作內容與內涵、創作過程苦樂、創作靈感來源、分享彼此生命,讓藝術創作祝福彼此,祝福社會。
April 22, 2015
淡水文化藝術教育中心的開幕,由享譽國際的雕塑大師朱銘「白色人間系列」雕塑展揭開序幕。並展出台灣最傑出的中生代攝影家之一劉振祥,為雲門留下的一系列震撼人心的雲門風采。於室內藝廊展出自一九八九年至二〇一四年的廿八幅作品,除了精彩的舞姿留影,也記錄了雲門的重要歷史:一九九二年在八里排練場的第一場表演;二〇〇八年火災後,雲門大家族在即將拆除的表演場廢墟中的大合照;以及二〇一三年,雲門四十週年,在池上稻田中公演的「渡海」,讓觀眾自劇院觀眾席以外的觀點看雲門。
April 16, 2015
由臺灣美術研究者謝里法先生策展,國立臺灣美術館舉辦「『不滿』之見-繪畫最佳完成狀態探討」展。依策展人之意,若以10分為滿分,只畫到九分以下就是所謂的「不滿」。本展邀請30位畫家對作品的「完成」狀態提出探討,呈現一個藝術創作的議題。展覽共集結了30位藝術家的60件作品(每人兩件),以「滿」與「不滿」創作並列比照的展出方式,讓觀眾一起觀察繪畫的完成狀態放在幾分的地方才最適當,思考創作的finish與unfinish之間的差別。
April 15, 2015
癱瘓油漆師父陳國隆、重生山林之子黃忠仁二位生命勇士,各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走過生命低潮,創作出更多絢爛的生命彩虹,希望喚醒大家熱愛生命、關心別人,共同找回人間的大愛。
主題分類


主題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