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ust 08, 2015
四位堪稱最具代表性的華人藝術家趙無極、朱德群、陳蔭羆、蕭勤來詮釋華人藝術家在鞣合東西方文化後所創作出的瑰宏之作,顯示華人現代繪畫貫通東方文化根源與西方抽象藝術技巧的文化另類風格。探索具備東方文化底蘊的精神語彙及西方傳統繪畫形式之間的聯結。趙無極、朱德群、陳蔭羆所代表的抒情抽象主義,皆名曰為感性抽象,但在藝術展現上各異其趣,而蕭勤代表一種新東方表現概念。
August 07, 2015
總是將西洋繪畫媒材巧妙傳達東方文人內斂思維的若瑄,此次將展出題訂為《極境的拓域》,聚焦藝術家近年發展一系列深具視覺張力的作品,將情緒與思想充分融合後揮灑的淋漓盡致。作品〈櫻之曼舞〉則描繪春櫻紛飛的迷離印象。櫻花素有生命巔峰與重生之象徵,亦具備深刻的時間感,藝術家以此歌頌韶光易逝與青春之極好。
August 06, 2015
穿越了通往奇異世界的大門,於人世間搖晃漂流,閱歷無數光怪色彩,如同夢境亦同詭異的短歌詩句,是誰都想像不到那過程與結果;但任誰都有想像過,若是分解了時空,試圖打破一切與空間的藩籬,進到不可實際經驗的幻想國度,你經歷冒險,你創造傳奇,後來再回到了現實而熟悉的原點,一切似乎毫無變化,但變化或許早已根深在心裡,博藝畫廊本次所舉辦的三人聯展奇異三角洲,帶來黃政耀、陳宏群、陳科偉三位年輕藝術家充滿奇幻色彩的作品,帶大家舊境重遊!
August 05, 2015
為了用畫作記錄下台灣最美好的年代,林智信老師從1989年萌生創作巨幅油畫記錄台灣的意念,花了18年的時間至全台各地寫生,準備相關資料,並前往日本研習更深的油畫技法,全作從開始到完成,共經歷了25個年頭、9千多個日子完成這件記憶台灣風土民情、庶民生活習俗,全長826尺的「芬芳寶島」油畫巨作。描繪1950年代的台灣,北起基隆嶼,南至屏東恆春半島鵝鑾鼻燈塔,全作如巨龍般綿延,氣勢磅礡,一氣呵成。
August 04, 2015
靜默午後,也常是劉國正拜訪台灣老街覺得最自在的時光。此時光線柔和,更能勾勒出景象的立體感,是重視光影變化的印象派補捉畫面的絕佳時機;也在午後人影懶懶, 老街、山海亙古彌新,彷似穿透不同時光。
August 03, 2015
看見洪仲毅的作品,就像濡沐在春天的陽光一般,自然、舒暢、喜悅。今年七十有三的洪仲毅,提筆創作已近半個世紀。油畫創作是他一生的志業。他走過年輕的叛逆執著,曾經熱衷於抽象風格與複合媒材,並積極追求前衛、創新的表現概念與形式。幾經歲月的洗禮,在不惑之年逐漸回歸到現實世界,以半具象的風格傳達人性受壓抑的心緒反應。進入耳順年後,生命沉澱有時,心念賦歸鄉野自然,寧靜喜樂升起,於是,畫面中的風景物象也漸漸鮮明了許多,亦多了自信、自在的輕盈韻味。
August 02, 2015
「X-7」都是來自中台灣的藝術家也是美麗台灣的代言者。由紀宗仁、蔡正一、廖本生、游昭晴、游守中、黃秋月、柯適中等藝術家聯合展出。以創造性的心靈觀照著深愛的風土與人情,他們的作品呈顯著個人情性,也指向社會集體情感的豐饒與深邃。這是台灣之美,也是台灣藝術的人文志氣和精神象徵。美麗台灣!這塊美好土地上的人文風景是台灣人的驕傲,她是父輩一代又一代集體耕作的辛勤成果,我們期許這份珍而重之的心意可以世代傳承、世代守護。
August 01, 2015
『花園』是戰火蹂躪後的想望,一種公領域與私領域相互干涉的體制邊緣。小致陋巷鄰里,大致國族爭端,土地正義總緊緊連繫著政治權力。在『後』的花園裡,即使人為征服了自然,也難免花開花落,滄海桑田。花總是花,同樣飛機也總是飛機。
July 31, 2015
旅法20年的藝術家呂榮琛,將首次於首都藝術中心舉行個展。呂榮琛出生於屏東,為了畢生所愛的藝術,自1990年毅然決然前往法國,開啟了專業經理人、策展人、藝術家等多重身份的生涯。
July 30, 2015
從台灣、德國、再回到台灣,一路上郭志宏打破學院禁錮,越過重重門檻,成為如今與眾不同的樣貌。2013年開始的「某山」系列,利用他熟悉的媒材與西方的造像,創作方式與概念卻有如東方水墨中,遊人遍覽群山後,自由地拼湊結合對景的想像。
July 29, 2015
五位新生代水墨畫家:曾建穎、吳軒慧、蘇煌盛、顏妤庭、邱伶琳。他們皆屬於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世代,使用相同的傳統媒材又呈現各異的手法,透過他們這次展出的作品,也許可以觀察水墨在新一代可能的改變或出現新的面貌。
July 28, 2015
林仁山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藝術造形研究所。創作理念:以自然為本、靜觀自得。大自然豐富萬千的色彩變化,奇特的結構造形,以及四季幻化的不同風貌,引人遐思,令人神往。而採用印象派的技法來描繪自然,最能表現出自我內在的覺受,在寒暖色的烘托、迷濛的光影和自在揮灑的筆觸中,有具象的形體、亦含抽象的韻味。在創作時,除了客觀環境,併加入主觀意念,主觀改造情境以提升藝術層次。
July 27, 2015
初見楊三郎老師的畫作,必先震懾其大膽的用色與動態筆觸,仔細端詳更能發現藝術家對每一個色塊的編排、帶給觀眾豐富和諧的視覺感受,往往是經過極縝密的規劃。欣賞沈東榮老師畫作之觀眾必定訝異老師如此年輕卻能以一種靜謐禪意征服觀眾,老師的作品一向追求純粹性與墨韻的精神,嚴謹的手法實是追求非常直觀而東方的美感。
July 26, 2015
壯麗的自然山水景色成就中國山水畫,回到四處環海的島嶼,海洋成為楊宗穎表現臺灣藝術特色的題材。
July 25, 2015
相信繪畫本身即能展現創作者意念、直接與觀者溝通的胡坤榮,在三十多年的創作生涯中,不斷探索幾何抽象的各種可能性。他的作品以色塊與幾何圖形排列組合而成,在顏色與形狀既嚴肅又活潑的關係中,呈現出超越現實的空間與時間感。其展場與作品的空間陳列關係,與色調豐富的作品構圖,將帶給觀者視覺與感官上的衝擊。
July 24, 2015
「天光日暖」鍾舜文個展,聚焦於日常即景,熟稔的居家景觀,在仿若鏡頭特寫般的細觀下, 藉由畫筆再現其心之所向及眼之所察,細細畫下不可言語的靜謐祥和。觀看鍾舜文的作品,感官上的體驗是多重的,典雅的用色與精緻的勾勒,富有暖意,帶著透薄的光線與微熱的溫度,因而讓人自在舒緩地跟著她的各種凝視,走入她生活中的視覺體驗。
July 23, 2015
倪再沁作為藝術創作者、藝評家、教育家,更曾任國立台灣美術館館長、臺灣流行音樂博物館館長等,不僅為台灣當代藝術激引出跨時代的激辯與反思,更是台灣當代藝術中極少數能夠在不同身份間交叉轉化的重要藝術推手。跨越論述與創作的行動實踐,則大幅度擴張了台灣當代藝術家的身份定義與行動範疇,深刻影響台灣當代發展。
July 22, 2015
服裝設計系畢業的李檬擅長使用顏色再現幽微空氣,常駐台東。作品裏記憶中的房舍、老照片中的女學生、獨生子肖像,提醒著觀者那孤寂又溫暖的景象。今年李檬全新突破,以平圖、色塊的方式,表現有一點出神,又有一點在當下那微妙自在的心境狀態。
July 21, 2015
「我有話要說,且有說的能力!」,這群新生代藝術家帶著灼熱,真實、赤裸、深刻,呼應出社會的激變。他們搖旗吶喊地行動,力爭上游地表達,帶著你去一個新鮮的世界,做出關於生命的真實告白,藉此重獲自由和力量!這聲音,你絕不能忽視!
July 20, 2015
渡海前輩美術家吳承硯、單淑子夫婦自1945年結縭後相攜相守50餘載,悠遊藝術創作,相互切磋,攜手創作<畫侶>、<齊如山像>……等,共築畫室「硯子居」,畫侶情深,堪為藝壇佳話。不論人物肖像畫、靜物或風景、水墨或書法、油畫或水彩,多元媒材與題材的靈活掌握,在在彰顯吳氏夫婦深厚的藝術涵養與造詣,及對藝術的探索與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