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Login / 註冊 Sign up
【色彩新聞】傳統語彙再生的疏離與趣味,「觀幻」─台灣代表性當代水墨藝術家潘信華新作個展
September 22, 2013

潘信華,《台江山如此多嬌》,2145x210cm,2013


當代水墨作為一種中國傳統水墨藝術與西方現代藝術觀念融合的當代藝術表現語言,涉及的層面除了媒材和形式以外,還背負了文化身份與民族認同的情感,是近兩年藝術界關注的焦點,重要的美術機構與指標性的拍賣公司也輪番推出相關藝術展覽。1966年出生於台東太麻里的潘信華,即是以與歷史文化臍帶相連的水墨繪畫為載體,深刻切入台灣當代生活脈絡的代表性藝術家,其最新個展即將於10月19日至11月17日在亞洲藝術中心展出。

不同於80年代的中國新水墨藝術家強調「反傳統」與「接軌西方」,90年代開始,由於改革開放後的社會結構轉型,藝術家立足於全球化的語境,在本土化與全球化、民族化與西方化的框架下,重新訴求自我文化身份。在當代水墨來說,藝術家轉而強調「再傳統」,是基於當下感受對傳統的再創造和再發展。潘信華,見長於充滿古意的類水墨風格及自創手工畫紙,無悔地嘗試從傳統中創新,融入個人獨特的文化見解、視覺美感,以及心靈視界,保持與傳統若即若離的關連,是讓台灣當代水墨登上國際舞台的藝術家之一。東海美術系的吳超然博士在撰寫《台灣當代美術大系》時,就點名潘信華為新世代值得注意的水墨畫家,他認為圖騰式的山水與多元複雜組合,「既有強烈裝飾意味、又富有馬格利特(Rene Magritte)與吳彬(晚明變形主義)的超現實組合,在台灣當代的水墨畫壇中可謂絕無僅有。」

如何與傳統之間維持既對話又平衡的微妙關係,始終是潘信華藝術創作的原則;例如潘信華近幾年採用的日本膠彩顏料,就是日本殖民時期,20世紀中葉台灣美術生態的重要指標,「雖然水墨畫受到媒材本身的限制較大,但在特定的限制中尋求最廣的自由,能創造出很不一樣的作品…拿捏技巧、媒材、與內容之間可能產生的衝突、矛盾,也盡量讓各部份能統合,這是我創作上所面臨的挑戰。」而創作的出路,在於發展東方媒材綜合運用可能性的同時,仍舊保有東方傳統的精神。

水墨作品一直以來就存在著濃厚的傳統文化特性,在國際文化交流中有很獨特的形象。如何在百家爭鳴的藝術型態中保有藝術家創作的純粹度,是未來關注的焦點。有著紮實學院背景的潘信華,在創作思路的轉折中發展出這絕無僅有的個人風格,亦即在藝術生涯選擇上也如出一轍地走出自己的道路。他試圖以每一幅畫來營造與古老文化若即若離的悠遠意境,表現出與傳統中國畫不同的面貌與氣質,非常耐人尋味。

「觀幻」─台灣代表性當代水墨藝術家潘信華新作個展
展期:2013-10-19 ~2013-11-17
地點:亞洲藝術中心台北II館
資料提供:亞洲藝術中心
主題分類


主題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