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Login / 註冊 Sign up
【色彩新聞】反思藝術與日常的交界,「餐桌上的未來-家與藝術家」聯展,關渡美術館即起展出
July 28, 2013

曾雍寗,《原生的律動》部分截圖,原子筆 紙(冊頁),43x800cm,2009


「餐桌上的未來-家與藝術家」聯展周末正式於關渡美術館展開,此展覽源自對於兩種社會關係的思考與嘗試:其一是筆者作為一位藝評人,長期從旁觀察、評論「未來社」部分成員或其集體創作,因而與「未來社」之間產生一種微妙的參與關係;此種關係一方面保持著一定的批判距離,另一方面又維繫著綿延而不間斷的對話狀態。如今,透過這檔展覽,筆者與「未來社」成員一同思考,除了尋常制式的「策展人vs.藝術家」合作關係之外,一位藝評人還能以何種角度參與藝術家的創作生產?同時,藝術家們又能以何種方式,回應藝評人的問題意識?因此在第一個層次上,「餐桌上的未來」碰觸的是藝術工作倫理的問題,探問有無更為多元的可能性。

其次,「餐桌上的未來」聚焦在藝術家的社會關係,其核心概念是一種轉向自身的田野調查。筆者邀請「未來社」成員考察其家庭關係,例如其父母如何看待藝術家的創作者身份?如何理解其創作內涵和思維?乃至於他們如何理解當代藝術?另一方面,筆者也詢問「未來社」成員們,會以何種日常語言(或藝術專業術語),向親人解釋其創作。我們假設在台灣,當代藝術創作者們如何面對、處理其家庭關係,以及反向的,其家庭如何理解、想像乃至於回應之,恰恰就是當代藝術和其社會之互動關係的縮影。因此在「餐桌上的未來」裡,每一位藝術家的展出都包含三個部分。除了他們各自進行又相互對話的藝術作品之外,他們都會呈現一份自我田調的成果,以及最終,一份獻給其原生家庭或特定親人的禮物/告白。

據此,「餐桌上的未來」暗示著不只是那些發生在家庭場景之中,圍繞著藝術之夢的種種日常話語。也不只是因為那些冷冽酷厲的現實條件、職涯規劃、生存技藝,而必須展開的種種琢磨與思量。「餐桌上的未來」將邀請觀者一同參與並思考,這些存在於藝術與日常交界之間,我們或熟悉或陌生的真實對話,並藉此反思我們各自在生命經驗與人生階段之中,關於藝術之愛(與恨)的重大決斷。

「餐桌上的未來-家與藝術家」聯展
展期:即日起~2013-09-22
地點:關渡美術館201、301展覽室
資料提供:關渡美術館
文字:王聖閎
主題分類


主題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