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瑛,《月亮》,複合媒材,2012
藝術家李明則個展目前正於關渡美術館展出,對李明則而言,鄉土不單純只是一種地理空間,也應解讀為一種「心理空間」,隱含民俗、倫理等文化資訊,是對一段悠遠、滄桑、苦澀歷史的精神回溯。李明則的藝術中以台灣各式各樣的常民景觀,展現對童年記憶的回應,常民題材是他創作的源頭活水。
李明則成長於台灣鄉土運動勃興的70年代,1981年李明則以《中國風》一作獲選「雄獅新人獎」正式登上畫壇舞台時,雖然當時鄉土運動已近尾聲,但成長期間對台灣鄉土文學論戰的文化氛圍,應有深刻的感受。「李氏圖法」或許和傳統中國山水畫的某些表面特徵類似,但它應是來自章回小說中的插畫,或者匾仔、軸仔、廟宇彩繪等民間文物的圖法經驗,是藝術家對童年記憶的追索而不是對中國文化的孺慕;中國風或許是個誤解,台灣風才能和創作者的思維相映襯。李明則的創作之路一直在蛻變,但也隱約勾勒出一條創作軸線。他重視藝術與生活事件的結合,正視自身的成長經歷,從個人記憶著力,以一種對常民文化中之類神話的思慕作為主題,透過古老傳說與神話的圖式衍生,展開對自身生命歷程的探觸與反省,希望超越實際、物質世界。
在李明則圖式衍生的創作方式中,有著豐富的敘說和象徵意義,結合了幻覺和現實,表現緬懷常民傳統的仰慕之情和對歷史的傷逝情懷,也以諷喻的態度冷眼旁觀社會的生活百態。藝術家以常民文化為重心的創作態度,無論是信仰的凝視、神話的想像或是對藝術意義的寄望等等,都是一種積極的社會關懷,李明則的藝術,表現為對自身生命經驗、對現實社會及對歷史文化的高度關切,但在詩意般的虛構圖式掩飾下,欲望卻也化身四處潛行。
「李明則個展」
展期:即日起 ~2013-09-22
地點:關渡美術館401、501展覽室
資料提供:
關渡美術館
文字:節錄自陳水財的《從「公子哥」到「狂草」–談李明則藝術中的虛情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