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新聞】到北美館看倫敦設計─倫敦超當代設計展
August 27, 2011
湯姆.迪克森/倫敦運輸
適逢2011台北世界設計大會以及建國一百年台灣設計年的盛大舉辦,台北市立美術館引進由英國倫敦設計博物館所策畫的《倫敦超當代設計展》,以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軸作為展覽脈絡,並邀15個英倫設計名家,以當代思維重新思考公共願景,如何以設計來創造或改善市民生活。
《倫敦超當代設計展》蒐羅過去50多年從倫敦社會文化中衍生發展的創意美學,以編年史的概念製作包含超過1500張影像、500份圖說、影片及由實體物件組成的立體時間表,自1960年代為起點,標記出每個年代的重要歷史事件,論及大環境的社會文化演變,連帶牽動各領域專才設計思維;呼應著時代演進,詳盡羅列出設計領域間具時代意義及美感的關鍵時刻。透過現場陳列的倫敦街區地圖與各設計地標的結合,以都會區域發展的概念將整座城市的藝術創意網絡連結。
英國倫敦設計博物館創建於1989年,以當代設計為其館藏及推廣重點。這次參展的藝術家或設計師多是一時之選,且涉獵領域廣泛,如時尚設計師保羅.史密斯、韋恩.海明威;第一位女性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薩哈.哈帝、甫設計上海世博英國館的湯瑪士.海澤維克;無印良品歐洲創意總監的工業設施設計工作室Industrial Facility;國際知名產品設計師朗.阿瑞、湯姆.迪克森;善用材質熱脹冷縮或導電功能等化學物理特質做為產品特點的保羅.卡士吉,以及曾為英國衛報、觀察報的實體報紙與網站重新設計字體與編排方式,以建立企業新形象的圖像設計師奈維爾.布洛迪,他創造的字型橫跨流行、街頭、商業等多領域。
保羅.史密斯/給倫敦的新垃圾桶
展覽呈現這些當代設計師如何以創意來為倫敦市民改善生活與城市景觀,有的選擇倫敦長久以來擾人的噪音、垃圾、多雨等環境問題為創作主題,保羅.史密斯的作品《給倫敦的新垃圾桶》即是一例,他設計了一個兔子造型的垃圾桶,靠近垃圾桶的開口時,兔子的耳朵會閃閃發亮,史密斯創造一個屬於個人品味的概念產品,用幽默趣味的方式回應這座城市。
湯瑪士.海澤維克/樹枝狀路燈 @ Luke Hayes
有些設計師則選擇倫敦市中辨識度高的物件來作發想,如公車站、路燈、郵局等。以湯瑪士.海澤維克的作品「樹枝狀路燈」為例,他將遍佈大街小巷、平凡直立的路燈,巧妙變化成為彷彿在舞動的裝置,他運用現成物為媒材,在設計中增添歡愉淘氣的元素,所創造出的戲劇性效果,為路人創造出特別的空間感受。
有的設計概念也從綠能減碳的全球思潮來發想,設計師湯姆.迪克森就改造了英國經典的古董賓利車,將原本油耗量大且造成環境汙染的內部機械馬達,替換為輕巧節能的電動車零件,提出未來人類在交通工具的設計與使用上應更謹慎以對。
設計博物館館長迪耶.薩德奇認為倫敦沒有所謂的單一風格,在這個城市裡,設計師可以自由發揮,藝術與時尚、建築與設計能在倫敦交會,併出火花且融合再生。
資料來源:
臺北市立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