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Login / 註冊 Sign up
【色彩新聞】「下港畫家—張金發創作研究展」,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
February 05, 2013

張金發,《畫室中的畫家》部分截圖,1999,油彩、畫布/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


「下港畫家—張金發創作研究展」為今年度高美館的年度研究展,展覽名稱引自前高雄市市長楊金虎為張金發寫下的題辭贈言「下港畫家」為標題,展出張金發各不同時期風格之作品72件,觀眾可從中閱覽到他樸素生活中最真摯的情感、平凡中見大自然世界、超現實的夢境與想像、及自我觀察等刻畫,了解畫家對天地人及生命經歷的哲學觀。

高雄在地畫家張金發,1934年生於高雄苓雅寮港口,為前輩畫家劉啟祥之入室弟子,早期的作品風格深受其影響,之後陸續發展出原住民題材之創作風格,刻劃著細膩的人文情懷,並屢獲各類美術展覽會之榮耀獎項,之後更遠赴印度、喀什米爾、尼泊爾等國家,捕捉科技文明中已逐漸消失的人性溫暖,1998年張金發被診斷出罹患淋巴癌,在休養期間的創作則轉為自身描繪,及自然靈妙與宇宙大地關係之探索。

遺憾的是在此研究展籌展期間,張金發於2012年11月20日溘然長逝,高美館館長謝佩霓感嘆,台灣美術發展史經常選擇性地遺忘部分藝術家的努力,尤其是80年代的中南部藝術家,她表示,因為有張金發老師持續而默默的作為一個實踐者,才讓南方藝術走過低潮並逐漸抬頭;從張老師的作品中,更可看見南方藝術溫柔細膩、勇敢向前的台灣本色。
「下港畫家—張金發創作研究展」展覽現場一偶。


藝術家代表洪根深老師則在開幕當日特別感佩張金發60年代極力推展南部藝術活動,為70、80年代高雄的現代美術運動建立一個起點。他說明,張金發早期受張啟華影響畫風有象徵意味,後來慢慢走出屬於自己「下港畫家」的筆觸色彩,樸素卻呈現對生命的吶喊、莊嚴與堅毅,更不乏對台灣、高雄的真摯情懷。

「下港畫家—張金發創作研究展」分五個軸線,包括「原住民創作系列」,具有樸拙意趣的結實矮壯人物,粗獷中帶有鄉土泥味,如《旅途》、《獵舞》、《謳歌》等;「人文關懷系列」,描寫農家甘苦的田園曲,如《牧笛》、《農家樂》;「更性情的嘗試表現」,藉由音樂或舞蹈的演奏形式來歌頌愉悅的人生畫面,如《生之頌》、《三仙台之戀》;「自我刻畫的描繪」,以自畫「變形」的臉龐,來宣洩化療期間的病痛,如《畫室中的畫家》;五、「晚期之創作」,以描景來表達天地人及生命無常等哲學觀的創作,如《海之祭》、《打狗風雲》、《天頂的星》等。以上創作歷程均可見到他不斷突破解放,嘗試對造形、色彩、構圖等元素之發展經營。張金發曾說道:「當畫家跳出畫家的範疇之後,角色已成無所不思的哲學家,畫本身不再只是「圖像」,而是各種形式自藝術的化身,可以為詩、為文、為樂」。「下港畫家—張金發創作研究展」展期自即日起至5月5日止,相關展覽訊息可查詢高雄市立美術館官網

「下港畫家—張金發創作研究展」
展期:即日起~2013-05-05
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三樓301、302展覽室
資料提供:高雄市立美術館
主題分類


主題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