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Login / 註冊 Sign up
【色彩新聞】兩年一度「2012台北雙年展」,進入倒數
January 12, 2013

安東.維鐸克勒(Anton Vidokle)與胡昉共同合作的新片《兩個太陽》。該片取景於台灣鄉間某棟位於樹林和高架道路間的廢棄水泥屋,片中屋舍緩慢地被鏡子包覆,最後消失在觀者視點之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自開展以來廣獲國內外觀眾與專業人士好評的「2012台北雙年展」,目前已進入倒數展出,展出至本週日(1/13)。本屆雙年展自開幕以來,至目前為止參觀人數已達16萬7千人次,預計展覽總參觀人數將達18萬人次,較前兩屆比較明顯增加,顯現藝文人口參與台北雙年展的程度更為廣泛。

雙年展各項推廣活動如每日定時導覽、「我的微型博物館計畫」工作坊、親子導覽等活動持續開放進行。並且結合多項數位創新服務,營造多元觀展無距離的貼身體驗,例如:專屬行動APP手機應用程式下載、北美館網站提供作品語音導覽音檔、6座微型博物館與藝術家訪談影片觀賞,以及「線上雜誌」論文集等,種種透過多媒體科技的延伸功能,讓每位對本屆雙年展有興趣了解更多的觀眾,在雙年展結束展出後,仍能持續扮演著觀展經驗的分享及延伸參照。
漢娜.赫紀希(Hannah Hurtzig)作品《等候大廳.現代性場景》現場,透過強光投射與布幕裝置,將觀眾的剪影投射於布幕上,展覽期間時常見到觀眾與作品間的互動影像,在北美館大廳形成有趣的畫面。


「2012台北雙年展」由國際策展人安森.法蘭克(Anselm Franke)策劃,以王德威著作《歷史與怪獸》的概念為源,透過在亞洲的觀點,反映現代性歷史的諸多問題與過程,並邀集各地藝術家以當代藝術開放的態度及展現方式,構想與過去及歷史進行想像性的互動。展覽共邀請47組藝術家與團隊參與並委製新作,策展人同時提出「微型博物館」架構,邀請數位策展人與多位藝術家共同參與,總計超過80位藝術家投入貢獻,規模為歷屆最大,並首次以北美館大廳、一至三樓展場,並連結館外展區「紙場1918」同時展出。

此次雙年展在國際間亦獲得好評,評論特別注目以文學為出發的展覽論述、具野心的策劃團隊、微型博物館架構等等,認為在大量文件、物件,與藝術裝置並列展出之間的條理編排,清楚扣合著展覽主題脈絡。專業人士包括前法國文化部長賈克朗、盧森堡卡西諾當代藝術中心藝術總監Kevin Muhlen、東京森美術館館長南條史生、森美術館主席Mori Yoshiko、日本藝評市原研太郎、學者藤川哲、沙迦雙年展策展人長谷川祐子等人,皆在展期間前往參訪,透過雙年展更進一步將台灣展出藝術家引介至國際舞台,並產生做為藝術交流平台的實際效益。「2012台北雙年展」展期至本月13日,相關訊息可至官網洽詢。

「2012台北雙年展」
展期:即日起~2013-01-13
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紙場1918
資料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主題分類


主題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