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澄波(1895-1947)出生嘉義,為第一位入選日本帝展的台灣畫家,也是台灣近代美術發展先驅。近期台灣藝壇陸續舉辦陳澄波相關展覽及活動,正掀起一股陳澄波熱潮。《行過江南-陳澄波藝術探索歷程》由台北市立美術館與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共同主辦,期以此展聚焦陳澄波旅居上海時期(1929-1933),畫遍中國江南美景的風格變化關鍵期為中心,以學術性的專題探討陳澄波在中國江南地區活動的藝術概貌,並藉由展覽現場的圖像排比,論述畫家特殊的生命歷程,及其中所彰顯的時代氛圍與文化意義。
本展由主辦單位、嘉義市政府文化局,與收藏家的熱心參與提供珍貴畫作及相關文物,共展出包括以人物、裸女、西湖風光及上海都會風景等為主題之油畫90幅、淡彩速寫104幅,以及水彩、炭筆與鉛筆素描等共16幅、藝術家在上海交遊的友人所贈墨寶5件、及嘉義市文化局出借之明信片、圖片及書籍等33件文物,其中不乏首次公開之作品。於展場規畫上,特設置互動桌裝置,期透過影像科技,自素描草圖至畫面實景對照等,呈現畫作的成形過程以及不同畫作的關聯與脈絡。
「旅行」在陳澄波的生命中佔有重大意義,對發展創作新視野亦具有相當的影響。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的移動,陳澄波從旅居臺灣、日本、中國等各大城市的經驗裡,面對許多人生與創作的考驗之中,累積豐富的藝術創作體悟及能量,提煉出許多令人感動的作品。這些畫作不但傳達了他對藝術的看法及當時的創作心境,也相當程度的記錄時代社會的軌跡,特別是1929年陳澄波自東京美術學校西畫研究科畢業之後,赴上海的新華藝術專科學校、昌明藝術專科學校任教,開啟融合中國古風、尋求東方精神新體現的藝術探索,在陳澄波的繪畫歷程中,上海時期是其畫風變化的重要轉捩點。
《行過江南-陳澄波藝術探索歷程》展覽時間軸以1929至1933年間,陳澄波旅居上海時期為中心發展,展出作品以風景與人物為兩大主軸,依風格內容分為六大主題,分別為「東方風情下的山河湖海」、「戰爭前後江南都會風景」、「從透視平視至俯瞰環視」、「從學院素描至寫意裸女」、「生活紀錄畫像與全家福」以及「上海時期藝術交遊點滴」。
「東方風情下的山河湖海」描寫陳澄波在繪畫西湖的斷橋殘雪、普陀山、蘇州運河等景色的同時,如何兼容東西藝術涵養,並表達鮮明的個性與情感,1929年入選第一屆全國美展作品「清流」及「蘇州」等都在此列展出作品中。「戰爭前後江南都會風景」一區,描繪藝術家畫筆下對於當時戰爭局勢的都市印象;「從透視平視至俯瞰環視」探討陳澄波自赴上海前於日本學習,至爾後的畫法構圖之轉變。「裸女畫」是陳澄波旅居上海時期,在其藝術發展上另一個重要突破,本展特別規畫「從學院素描至寫意裸女」區,依時間軸完整呈現他在裸女畫的學習發展脈絡。
「生活紀錄畫像與全家福」記錄藝術家在描繪生活點滴中的人物意象、自畫像以及家庭成員的肖像等,在上海這段期間是陳澄波與家人最緊密相依的歲月,其中1931年「我的家庭」,更是上海時期最重要的人物畫。最後在「上海時期藝術交遊點滴」一區中展示上海藝壇友人如張大千、潘天壽、王濟遠等人,所贈陳澄波之墨寶紀念品與相關文物資料等,多方面向地勾勒出1930年代的時空面貌。同時,北美館典藏陳澄波作品「夏日街景」(1927)、「蘇州」(1929)及「新樓」(1943)等三件分別代表其於日本時期、上海時期以及返台後的精要之作,均於本展展出,藉以提點出陳澄波不同時期對於繪畫目標的不同體悟,另也體現藝術家終其一生在畫境中所建構各具特色的理想國度。
適逢北美館刻正展出《走進公眾.美化台灣-顏水龍》,展現顏水龍一生於各領域藝術成就的公眾性格與特色;觀眾在欣賞陳澄波與顏水龍兩位同時代的台灣前輩藝術家展覽時,除在藝術層面的精彩表現,同時亦透過展覽認識他們將國土家鄉的理想關懷,共同實踐在對於社會大眾的熱切參與及奉獻。北美館訂於02月18日下午14時30分舉行開幕式,典禮之後將由紙風車劇團於地下樓視聽室,演出一場全新創作劇本「幻化油彩的唐吉軻德-陳澄波」,各界大眾可透過戲劇的演出,瞭解藝術家陳澄波的生命故事,表演活動無須預約、自由入座。因座位有限,額滿為止。
資料提供:
臺北市立美術館
圖說:
清流
油彩畫布
73x60.5 cm
1929
私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