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Login / 註冊 Sign up
【色彩新聞】視覺眩暈──台灣媒體藝術六人展
January 13, 2012

《微型時光》/ 張暉明


鳳甲美術館自2003年即持續鼓勵台灣新媒體藝術的創作與發表,即日起至3月4日展出《視覺眩暈─台灣媒體藝術六人展》,由策展人王嘉驥應邀策劃,高重黎、袁廣鳴、豪華朗機工、吳季璁、陳萬仁、張暉明等視覺藝術家參與。

此展為鳳甲美術館年度重要的軸心展之一,以「視覺眩暈」作為命名,有意重訪影像生產作為一種技術與美學的基本議題。面對台灣近期新興傳媒如雨後春筍林立,影像充斥,甚至浮濫,具體反映了消費主義社會的行銷訴求,此刻以媒體藝術的創作做為思考的節點,反思影像生產的本質及其意圖,注入具有人本意識的技術與美學關懷,似乎仍有其必要性及有效性。

高重黎擅長透過已成歷史的類比式影音技術及傳統照片,進行再生產的動作。結合內投影式的柯達商用幻燈機和近年來從四處蒐購而來的老照片,他製作了一系列《幻燈簡報電影》(2011-)。此系列是高重黎對遺失脈絡的影像所進行的解碼敘事。在馬賽克式(mosaic-like)的照片拼輯形式背後,高重黎再一次實踐了他向來擅長的回收再利用的生產美學。

袁廣鳴的《點出中心》(2012)名副其實地創造了視覺眩暈效果。藝術家持筆對著透明玻璃嘗試書寫。筆尖點在由水平線和垂直線所構成的十字交叉的正中央位置。透過特殊軟體的處理,筆尖的影像經過校正,始終保持在穩定不動的中心位置上。相反地,十字線所意味的空間座標,卻反而不斷地晃動逃逸,形成環型的離心運動,使觀者產生眩暈的視覺感受。

吳季璁則是藉由《鏡子》(2012)的特殊顯像設計及裝置,直接而具體地映照了一個變動中,充滿不確定性,而且扭曲變形的現實世界。機械控制下所呈現的影像起伏,也彷彿是對眼球水晶體(crystalline lens)的一種諧擬(parody)。

張暉明在《微型時光》(Mini World),立體的動力雕塑裝置,模擬再現了縮小版的模型場景,勾喚了現實的聯想。電腦控制下的燈光,以極大的光線流量配合明滅速度,照拂著本身已被控制在高速顫動中的物件,此物件像是曠時攝影中因時間跳躍造成的抽搐感,因此產生強烈時間感與視覺張力。

陳萬仁多數是以數位修圖為手段,針對實攝的影像進行後製的加工與再安排,並在程序中加入時間的線性迴路,凸顯了時間不斷橫向流逝,影像中的人事地物卻永遠陷入一種往復循環的空間紐帶之中。在新作《小黑貓》(2012)當中,坐在架上繪畫面前的藝術家永不止息地調製顏料,工作室後端一面巧設的落地鏡面,混淆或甚至錯亂了現實與鏡像的視覺,進而製造了影像的懸疑效果。

名為《故事不變》的多媒體創作,是由張耿豪、張耿華、林昆穎和陳志建組成的「豪華朗機工」團隊,匯聚了他們各自從現實或自然世界中取景得來的照片。結合程式編寫的電子控制手段,眾多幻燈機以共時、交替或同步投影的方式,譜出了影像的播放時序、速度節奏,以及燈光的明暗旋律。

「視覺眩暈」策劃展有意邀集較為資深的媒體藝術家,以及年輕創作者,透過新作的發表,形塑互為文本的展覽語境,具體反芻影像作為一種美學暨傳媒形式的視覺模式,也期待觀者能夠更自覺地觀看,進而對於現實世界的傳媒奇觀及其視覺操縱的結構有所知覺。


資料提供 / 鳳甲美術館
主題分類


主題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