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舜龍,《燕鷗的孩子》,鋼筋、漂流木,高度345cm、身長575cm,2016
聖經詩篇裡說:「深淵就與深淵響應,你的波浪洪濤漫過我身」,描寫的就是人類集體深層精神結構中對海洋的生命記憶;自古以來,我們面對如廣袤海洋般的遼闊空間時,被喚醒的不只是人類知性領域裡的幾何外在空間的經驗,法國詩人波特萊爾甚至認為人類的詩意宿命就是作為浩瀚感的鏡子,海洋喚醒的是我們內在私密而又浩瀚無涯的生命情感。人類透過海洋等巨大空間,向內探得自身的存有;與海洋有關的情感、記憶與經驗,構築了我們探索存有空間的靈性之鑰。
台灣人作為一個海洋民族,與海洋間的生命經驗,尤其有著長遠豐富的歷史;不論是世居島上善於航海遠渡重洋的南島族群,或是晚近三百年間來自大陸沿海的移民,我們的先祖理應有著最無可救藥的海洋生活基因;例如民間的媽祖信仰中,媽祖既為海神又為母親的形象,其實是渡海先民對海洋母親擬人神格化投射的明證。可惜自廿世紀下半葉以來,海洋對台灣而言,卻成了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母親;超過半個世紀以上的家國意識與文化想像的錯置,以及對消耗型經濟成長的盲目追求,台灣成為一個對海洋最陌生,對海洋自然環境最不懂得珍惜的海洋國家。
「孩子的海洋」展,可視為是來自林舜龍等多位台灣及國籍藝術家因為憂心 2016 澎湖博弈公投再起,從心靈與藝術文化層次所發起的台灣海洋復權運動;藝術家們由對海洋母體內涵的再確認與廓清,到向內挖掘台灣人深層意識與海洋間的親子鏡像關係;而對此孺慕之情的層層書寫,更盈溢轉換成為對下一代未來生存環境的深切憂慮,其內在的精神結構源自台灣人身為海洋民族自我認同的深刻覺醒與呼求。
在這些參展藝術家的海洋經驗書寫中,多次參與日本瀨戶內國際藝術祭與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並深受重視及禮遇的藝術家林舜龍,這次展出「燕鷗的孩子」,「海平線的鋼索」與「寂靜的海洋」等裝置作品,傳達人類面對海洋時的赤子之情,以純淨的心靈領受母親所帶來的養分,但當海洋環境面臨命懸一線的危機時,我們愛護海洋如同身為親代全心護衛後代生命般的本能又被強烈地激起;另林的影像作品「世界的孩子」,則藉日本瀨戶內海與澎湖兩地的影像紀實,傳達這場地理跨距近兩千公里的心靈同聲震動。出身澎湖的詩人藝術家蔡宛璇與法籍夫婿聲音藝術家 Yannick Dauby 的影像作品「離島的離島」與聲音裝置作品「一潮水」中,澎湖宛如母親的子宮,讓我們看到孩子在如此美麗自然的環境長大,會有多麼純淨善良的靈魂。人文攝影家張詠捷的澎湖人文攝影,本展中規劃為「海與人」展區,系列深刻的作品清晰觸及台灣人上溯祖代的海洋基因。親自到訪過澎湖駐地創作,對澎湖美麗的海景念念不忘的日本藝術家景山健,則以深邃宛如長曝攝影的畫作描寫光影粼粼,有如人類靈魂私密內在的微光隱隱的海洋。
面對財團與政客再次提出要在美麗的海島設置賭場作為換取經濟成長的說帖,我們知道那是一種消費,一種與海洋母親的斷離,一種永遠無法回復的斲傷。《孩子的海洋》展藝術家們提醒我們,「孩子們一直相信我們為他們安排的世界」,我們是海洋的國家,為了我們的孩子,我們要堅持守護這片美麗的海洋!
「孩子的海洋」
參展藝術家:林舜龍・景山健・張詠捷・Yannick Dauby・蔡宛璇
時間:2016-10-03(一)~2016-11-20(日)
地點:學學白色空間 台北市內湖區堤頂大道二段207號7樓
資料提供:
學學文創志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