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Login / 註冊 Sign up
【色彩新聞】「線.線之間」─鄭麗雲個展,至12月13日於名山藝術台北館展出
November 22, 2015

鄭麗雲,《104 矗立》局部,油彩畫布 ,145.5x112,2015


筆者在鄭麗雲新近畫的「山與水」作品裡,發現跟先前的「地、氣、水、火」專題所表現的「山與水」,最大的改變是山不再存在於虛無飄渺的意象情境裡遊移;她不避諱也不會閃躲,公開向藝術愛好者表明:「我看山是山」。本人也問過她何以有此意象的轉變?她對我說:「我以前對地的元素做的不夠。」其實,對一位創作者而言,任何轉變都是再自然不過,都是一種好的現象,因為對既成的自我有勇氣挑戰,有企圖心超越,不管如何改變,應先予於喝采鼓勵,筆者擔心的反而是停滯不前始終如一之輩。再說她在「看山是山」的前提下,鄭麗雲的山,除了用色更真實客觀外,更穩重更俊俏。

例如《綠意,100F,2015》,那透明而閃爍著光澤的翠綠,隨著山形結構的變化而輕重有別,陰陽有分,因山的高度漸升其分佈也跟著漸減而稀疏;銜接而上的山的形勢越來越陡峭,帶著淡淡赭色的岩壁,筋脈畢露,險峻雄偉;視線轉回山腳,看到約略成三角形的水域,不但在色彩的巧妙漸層變化,由檸檬黃的淺水往外延伸到檸檬綠的深海,顯示藝術家對整座山石與水域造形和用色之間的呼應,經驗老道,而且,將光線的效應與倒影瀰漫在山景也投射在水面。此畫的成就,看似在用色的妙竅,其實也是線在定義山的凹凸、陰陽、向背與水的波動和深淺。

……水的元素對鄭麗雲來說,本來就是她的看家本領。諸如《遠航,120M,2015》線與波浪共起伏,色彩遠近有分,如詩如夢的天際一樣一線不給。然而筆者在此要談的水是她所畫的《冰川,110 x 211cm,2015》,此畫的水域大約占整幅畫作面積的三分之一多一點,其他部分為山;但與其說是山不如準確地說是覆蓋著正在溶解中的冰塊的「冰山」。海水不能斗量,其容乃大,此川必不窄,明明冰山在溶解,甚至冰裂、冰崩,川水照樣處變不驚照它的速度流動,只有沿岸邊的地方,一條白線隨著地形和溶冰狀況的不同,有粗細和清楚與模糊的變化,我說妙極了!藝術家使用最簡單最精確的語言瀟灑帶過。筆者判斷冰山正在溶解、冰裂的觀察點是在鄭麗雲刮線的方式,因為穩定的地形,藝術家通常會使用秩序性、結構性和節奏性的刻線去處理,山的結構性輪廓是清楚明晰的;然而她在此畫,除了左邊一部份的結構比較清晰,刻線也相對有秩序、有節奏、有組織結構之外,其他的部份,鄭麗雲揣摩溶解的碎冰因重力而滑落,造成山本身結構肌理稜線的不明顯,甚至朦朧霧化的現象,她的線條刻意製造糾葛、放任、飄飛的狀態。對照那一條我說妙極了的白線變化點,是吻合的,「溶解中」的現象是成立的,也因為現象成立,證明她的改變是務實的。
(摘錄自〈象由心生‧形由線成— 鄭麗雲線性創作的新發展〉)--藝評人王哲雄博士


「線.線之間」─鄭麗雲個展
時間:2015-11-14(六)~2015-12-13(日)
地點: 名山藝術台北館 台北市仁愛路二段48-6號1樓
資料提供:名山藝術
主題分類


主題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