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 攝影作品 Photography / 風景氣象 Natural Scenery / 攝影類 Photography
秋天的陽明山,楓香的葉片漸漸轉黃,步道兩旁隨處可見山菊、黃花鼠尾草綻放出黃色小花,象徵著時序流轉進入秋季。每年九月以後,小油坑、大屯山頂、冷水坑、擎天崗及金包裡大路等地區,均可見到盛開的芒花,在路旁飄逸動人的身影。雖然是臺灣相當常見的草本植物,但陽明山地區開出來的芒花,因受硫磺氣薰蒸的影響,花穗呈現鮮艷的紅色,與其他地方常見的白色不同。清朝年間,浙江人郁永河至北投大磺嘴一帶採辦硫磺所留下的詩句:
造化鍾奇構,崇岡湧沸泉
怒雷翻地軸,毒霧撼山巔
碧澗松長槁,丹山草欲燃
蓬瀛遙在望,煮石迓神仙
生動地描寫出陽明山地區獨特的火山生態特色,也為這留下雋永的人文意象。
「草山風,竹子湖雨,金包里大路」向來是形容陽明山景物的台語俗諺。金包里大路在昔日具有交通運輸功能,除了已知的迎娶活動外,還有其他的經濟活動,如魚貨、茶葉、硫磺的挑運,甚至牛隻的運送均仰賴這條大路。金山、萬里、石門位處北海岸,早期魚業活動頻繁,不論牽罟或魚船作業所得魚獲,欲銷往陽明山地區甚或士林一帶,除了走水路經淡水至士林外,便只有取道金包里大路,所以亦有人稱這條大路為「魚路」。
經過陽管處細心的復舊與維護,遊客在進入這條古道後,彷彿進入時光隧道,隨處可見先民在土地上刻下的歷史痕跡。秋季來訪金包里大路,除可看到滿山的紅色芒花花海迎風搖逸,古道旁的小土地公廟,靜靜地守護著過往行人,憨丙厝地、打石場、山豬豐厝地及許顏橋皆為先民奮鬥的遺蹟。沿溪而行,傾聽流水潺潺、鳴蟲呤唱,遙想當年辛苦的過路人行走其中,也會因 有此大自然樂章而忘卻辛勞。(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色群
E5E541
229/229/65
89/-14/74
19/5/80/0
F1BD45
241/189/69
80/10/64
10/32/78/0
628624
98/134/36
52/-25/45
69/39/100/1
547363
84/115/99
46/-15/5
73/50/64/5
14464F
20/70/79
27/-15/-11
91/68/62/26
010101
1/1/1
0/0/0
93/88/89/80
363500
54/53/0
21/-5/29
76/68/100/50
C3652F
195/101/47
54/35/46
30/71/89/0
CE8D70
206/141/112
65/22/25
24/53/54/0
9F673D
159/103/61
49/19/32
45/66/83/4
色群
色票圖檔
色票電子檔
主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