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 / 攝影作品 Photography / 織品服飾 Textiles and Clothing / 攝影類 Photography
綿、豹皮 79 × 56 cm
風格特色:
排灣族的服飾喜好用黑色、藍色的棉布或是絨布,亦有採用白色棉布、紅色絨布或黑色綢緞、呢料等製成者。其服飾的形式上有採借自漢族服飾,如紐扣即為中國人傳統的紐扣結,一般來說,紐扣不易製作故不普遍,族人多採漢人製作的銅球扣或銀質扁圓形扣。據陳奇祿先生的研究,將琉璃珠綴於衣飾的作法為晚近的形式。至於綴珠的紋飾則伴隨著階級制度而生,一般偏向以人頭、人像、太陽形紋以及蛇紋為主,其中太陽形紋則是晚近才大量出現的紋飾。通常綴珠喜採古老不透明較扁長的單色小型琉璃珠,以及細圓且透明的塑膠小珠子來製作衣服,但由於傳統的琉璃珠昂貴且不易購得,族人便以塑膠細管截成小段作為替代品,或向漢人購得塑膠小珠子以縫於衣服上。
文化意義:
排灣族的服飾與該族以階級制度為核心的社會組織有相當密切的關係。一般認為,該族衣飾文化的織繡藝術,基本上即為貴族制度下的工藝產物。從前,由於貴族不必參與辛勞的生產事業,因此屬於該階級的男子有閒從事雕刻創作,而女子則有充裕時間專心織繡,以表示其社會地位,並滿足賞美慾。一般排灣族其服飾特色可分為夾織(Tjunenun)、刺繡(vnetsikan)、綴珠(pinu-luvuts-an)、貼飾(pina- djekets-an)、織帶等花樣。紋飾的意義與題材則與階級制度相伴而生,其所彰顯的意義可分為三類:1.為貴族的標誌及區分等級;2.為了記載部落及貴族的特殊事跡;3.美觀、裝飾。
使用方法/時機:
本件作品是排灣族男子長袖短上衣,可於平時或遇有節慶祭典時穿著使用。
資料提供: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
色群
EE773F
238/119/63
69/54/60
0/65/75/0
3F3148
63/49/72
22/13/-13
75/82/42/46
BF481E
191/72/30
52/57/58
7/83/100/1
7B6857
123/104/87
46/8/14
37/48/56/35
F0C290
240/194/144
84/17/35
0/30/47/0
628133
98/129/51
49/-30/41
72/27/100/12
A0A021
160/160/33
65/-12/67
41/23/100/7
FBC13B
251/193/59
84/19/79
0/29/85/0
EB3800
235/56/0
60/77/74
0/85/89/0
F25B2C
242/91/44
65/68/67
0/75/80/0
色群
色票圖檔
色票電子檔
主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