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高雄市立美術館 / 藝術作品 Artwork / 其他 Abstract / 複合媒材類 Mix Media
宣紙、棉布、畫布、油彩、壓克力、墨汁 245 × 215 cm
1951年生於台中一個藝術氣息濃厚的家庭,父親陳夏雨是著名的雕塑家,終身為藝術而奉獻。國立藝專的三年學習對其藝術生涯只是一個小小的起點,雖然指導教授都是台灣當時優秀的美術家,但對其日後創作並未造成特別深刻的影響;倒是當時,在校中結交的朋友互相觀摩,及討論各種文化活動,使其較清楚地了解台灣當時的藝術發展,及個人原創精神的重要性。藝專畢業後便返回台中擔任國中美術教師,同時進行創作。此時期畫風受抽象主義影響頗大。1974年與中部朋友合組夏畫會,開始對外發表作品。八〇年因對自己的創作發展有所懷疑,決定拜李仲生為師,接受其理念及教誨:不要重複別人,也不要重複自己。使其逐漸對自己的創作建立信心,態度也更執著。81年開始使用石膏、木條等材質與畫布結合,走向浮雕式的繪畫。此年辭去國中教職,轉教幼兒美術,於其中深獲啟示。隔年與中部畫友組「現代眼」畫會並參加展出。84年於台北舉行首次個展,並參加台北市立美術館首屆新展望當代繪畫展獲新展望獎,85年後陸續數次出國旅行、創作,分別至法國巴黎、瑞士巴塞爾、埃及、德國盧比克等地,對其創作的媒材及方向分別有不同的重要啟發,例如於91年獲文建會甄選至巴黎國際藝術村工作的一年間,在水墨的試探上有了更進一步的研究。使其之後逐漸將水墨的經驗帶入畫布。她始終不放棄任何機會去接觸新的事物,接受新的挑戰,也因此能在創作上保有變化與突破的可能。於2004年法國時間三月十六日凌晨因病猝逝於巴黎,享年53歲.
此幅作品雖題為「紅色風景」,卻非關景色的描寫,而完美是抽象的表現。在這個創作時期,作者尋求的是東方性及本質性的東西,並將一九九〇至九二年的水墨試探經驗,帶入原本持續已久的多媒材語彙,如畫面左右兩邊的黑色布條即為水墨線條的延伸。由此作開始,作者真正能夠自由而大膽地跳出框架的限制,由中心往左右上下發揮、伸展。平面畫布與各種質感的附加物,線條與色塊,以及對比強烈的顏色交相運用,製造出如音樂般的節奏感。
色群
030F0D
3/15/13
4/-4/-1
92/82/85/73
050302
5/3/2
1/0/0
92/86/89/78
D4A171
212/161/113
70/15/32
19/42/56/0
663125
102/49/37
27/23/18
56/83/87/36
677173
103/113/115
47/-4/-3
67/54/51/2
1C2B2E
28/43/46
16/-7/-5
87/76/72/51
FBEDE0
251/237/224
95/3/8
1/9/13/0
C6C9CE
198/201/206
81/-1/-3
26/18/15/0
B62E36
182/46/54
42/54/30
31/94/80/0
EDD0B5
237/208/181
85/7/17
7/22/29/0
色群
色票圖檔
色票電子檔
主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