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Login / 註冊 Sign up

說明
張啟華 山 
高雄市立美術館 / 藝術作品 Artwork / 風景氣象 Natural Scenery / 油畫類 Oil Painting

油彩、畫布 52 × 44.5 cm

張啟華先生,一九一○年出生於台南廳打狗支廳前鎮庄,受雙親遺傳,自幼即喜繪畫,十八歲負笈日本,原宣稱習醫,卻悄悄轉讀東京日本美術學校。在學中每遇寒暑假必返鄉至各地寫生,一九三一年,其以一幅「旗後福聚樓」獲得學校美展首獎。一九三二年,張啟華畢業返鄉,旋即於「高雄婦人會館」舉辦首次個展。 張啟華先生結婚後,因忙於事業而放棄至歐洲進一步研習藝術的機會,平時大都只能利用晚上作畫,出外寫生的機會亦不多,但其仍熱衷於藝術活動,與畫友先後創辦了「高雄美術研究會」、「南部美術協會」(即「南部展」),與台灣早期美術家劉啟祥、劉清榮、鄭獲義、顏水龍、廖繼春、蒲添生、林天瑞……等交往甚密。 一九五四年起,張啟華積極地參加全省美展,先後以「鹹魚」獲第九屆主席獎第一名、「廚房」獲第十屆教育會長獎、「貝殼」獲第十二屆主席獎第一名、「裸林」獲第十二屆主席獎第一名、「文廟朱壁」獲第十三屆第一名,進而榮膺「免審查」資格。 張啟華現存的作品,以自家(瀨南街)畫室描繪的靜物、壽山、高雄都會景色、及好友劉啟祥先生住處小坪頂風光居多,其中許多景物均已隨人事而逝,成為高雄都會發展的見證。 一九八七年,張啟華先生病逝於高雄醫學院,從此為一位港都前輩畫家的藝術生命畫下完美句點。一九九三年,在高雄市議會舉行的「高雄市文化發展史」學術研討會中,張啟華先生之生平事蹟亦受到熱烈討論,可見其在高雄美術發展中佔有之地位。

此幅以綠樹向上生長的垂直線展現自然生命力,其高低、地伏變化,譜出韻律節奏,復以山坡、樹影斜線增進動感。視覺移動線隨著明暗對比形成之錐形動向,沿坡道逐步上升推移,匯聚於其尖端。
燦爛的陽光照射山坡、脊嶺,展現耀眼光彩,靜謐的天空則以清明的白色與之對應,並推展空間。小坡上疾速揮動的筆觸,則展露畫家旺盛的生命與自然共存。
色群
375F45 55/95/69 37/-20/10 81/54/81/17
B6782E 182/120/46 56/20/48 34/59/91/0
623526 98/53/38 28/19/18 58/80/87/36
C0AE6E 192/174/110 72/0/35 30/30/62/0
34381C 52/56/28 22/-6/16 76/67/97/48
5F7842 95/120/66 47/-17/26 70/46/88/5
37261F 55/38/31 17/7/8 72/78/82/56
785F27 120/95/39 42/5/34 57/62/100/15
B1A687 177/166/135 68/0/17 36/33/48/0
0A1A10 10/26/16 8/-9/4 89/76/9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