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Login / 註冊 Sign up

說明
陳水財 煉油廠之二 
高雄市立美術館 / 藝術作品 Artwork / 風景氣象 Natural Scenery / 油畫類 Oil Painting

油彩、畫布 53 x 73 cm

此件作品〈煉油廠之二〉為陳水財於1970年代末回應「本土」與「鄉土」議題,而以「煉油廠」、「卡車」、「馬路」為題的系列創作之一,同時也成為其創作生涯中顯著的轉捩點。作品描繪高雄工業廠區的景觀,構圖中融合俯視與斜角的觀點,連結佈滿煙囪管的煉油廠與另一半邊的工業廠區。並以大面積的灰色天空映襯充滿濃稠顏料與刮、塗肌理的建築體,呈現沉重混濁的工業化色彩。

1964年台南師範學校畢業,任教家鄉的後港國小。源於對繪畫的興趣,在郭柏川畫室學畫,深受郭柏川的影響,於1967年考入師大美術系。就讀美術系的六○年代,正是台灣現代與傳統相衝突、強力激盪,而新思潮風起雲湧的年代。不管是東方、五月等畫會引發的藝術新思潮,及「文星雜誌」 的現代文學論戰,在他的藝術創作方向埋下了深遠的影響。 1971年師大畢業後至高雄任教,這時期他鑽研老莊哲學,並在畫面上作探討,如「八方」「思維」系列。1979年與畫友籌組「南部藝術家聯盟」。1981年的首次個展為「卡車系列」,受到七○年代的鄉土運動影響,他如實面對以勞工、卡車、大馬路、行道樹、煉油廠所組成的「工業高雄」,將高雄現實生活經驗融合在創作中,這亦是他創作的轉捩點。同年轉至成大建築系任教。1985年與畫友辦「藝術界」雜誌,加入高雄市現代畫學會,積極投入高雄的美術活動。1987年出版「莫內藝術的研究」,1990年參與「炎黃藝術」 雜誌編輯,全面性的觀察台灣美術環境。1990年的「牆系列」,以強烈沈鬱及符號象徵形式,闡述其對社會價值崩潰後的嚴肅思考。 1991年與倪再沁、李俊賢開始「台灣計畫」,希望在進入21世紀前十年的時間,藉由觀察台灣21縣市之現象,以文獻收集、攝影、錄影、寫生之方式,根據各縣市的自然、人文現象而創作,將台灣20世紀末的歷史留下以視覺藝術為主體的記錄。 1995年以後以「人頭系列」為主。他認為,藝術應從現實生活經驗出發,擴及對生命的體會、文化的思惟,且將生命經驗轉換為圖像的提煉,以單純的圖像呈現多義的意涵。面對現代生活、文化、藝術的種種感懷,他自喻「煮一鍋濃湯」,呈現藝術與生命經驗融合的百味雜陳。 2000年的「時空行吟」則是1999年的「年華似水」與「台灣計畫-到此一遊」兩者並置。將近十年,他到各處造訪,貼近台灣角落之現實,而交織其中的是記憶裡揮之不去的鄉親強韌而深刻的影像。在現實與記憶混淆的時空隧道中,刻畫心境,刻畫往事,刻畫歲月滄桑。
色群
ABA69D 171/166/157 68/1/5 0/3/7/33
3B3934 59/57/52 24/0/3 0/4/13/77
6F7064 111/112/100 47/-2/7 0/0/11/56
919EB7 145/158/183 65/-1/-15 21/14/0/28
847744 132/119/68 50/0/30 0/10/48/48
84642C 132/100/44 45/9/36 0/25/67/48
72402B 114/64/43 33/21/23 0/44/62/55
504B2C 80/75/44 32/-2/19 0/6/45/69
D6CCB1 214/204/177 82/0/15 0/5/18/16
E5E2D9 229/226/217 90/0/5 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