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藝術家自藏 / 藝術作品 Artwork / 風景氣象 Natural Scenery / 油畫類 Oil Painting
油畫
( 1907年6月25日~2011年2月11日 )
陳慧坤,1906 年出生於台中龍井鄉。其父雅好文藝,常臨摹芥子園畫譜自娛,幼年的陳慧坤也在旁跟著塗抹,並且喜歡描摹門神、灶神及捏泥人,自小展現了藝術上的天分與興趣。小學四年級時由於受到陳瑞麟老師的鼓勵,與藝術結下了一生之緣。
許多台灣前輩畫家多多少少都有相似的童年,或許戰亂與貧困是那個時代免不了的命運,陳慧坤前半生的命運尤為坎坷,父母早逝,只能依靠著祖母。中學畢業後,因對藝術的執著赴日本習畫,成績優異。返台後,一直從事創作與教育工作。陳慧坤比別的畫家更悽苦的命運是年輕時短短時間內連遭兩次喪妻之痛,直到娶了第三任妻子莊金枝之後,才否極泰來。
陳慧坤一生勤於繪畫,埋首鑽研色彩,實驗各種新方法,並且融合了膠彩、水墨、油畫三個領域,構築他獨特的繪畫風格。畫家對大自然無比敬重,青年時代嚮往印象派畫法,寫生的足跡遍及台灣及全世界。他於八十自述中表示:「堅持自己的路程,探究美的正確方向,能獻身於美術的教育與創作,樂而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矣!」。
綜觀陳慧坤的作品,不難發現其中類似相同主題反覆出現的情形。他一直透過創作來實踐他對東西方藝術理論的追求與研究。因此,往往可能相隔十數年,他還能面對相同的主題,以相同或不同的材質,呈現出新的意境。這幅作於一九九二年的作品〈野柳〉,下筆力重如山、畫面結構結實緊湊,是塞尚精神的潛移默化;高彩度的橙色、藍色、黃土、墨綠、褐色…等色彩,透過豪邁不拘的筆觸,在「壯美」的結構中,添加了一份野獸派的狂野氣息。相較於一九六六到一九六九年屬於嘗試時期所做的海濱作品,此作品更充分顯現出陳慧坤已經從如何掌握現代畫派風格的問題中跳脫出來,因此畫面上旋轉、跳躍的筆觸及線條有如信手拈來般地隨性、生動、自然,完全擺脫了初學油畫時工整嚴肅的感覺,而達到成熟的境界。
色群
D7A916
215/169/22
72/9/71
0/21/89/16
86651E
134/101/30
45/8/43
0/25/77/47
3889B8
56/137/184
54/-14/-32
69/25/0/28
015172
1/81/114
32/-12/-25
100/29/0/55
072A24
7/42/36
14/-14/0
81/0/13/84
D8C9CE
216/201/206
82/6/-1
0/7/5/15
894A07
137/74/7
39/24/46
0/46/94/46
CB321E
203/50/30
52/46/39
0/57/70/20
016330
1/99/48
36/-36/22
100/0/51/61
C26E0E
194/110/14
55/30/60
0/43/93/24
色群
色票圖檔
色票電子檔
主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