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藝術家自藏 / 藝術作品 Artwork / 人物靜物 Still Life / 油畫類 Oil Painting
油彩、畫布 124 × 154.7cm
年屆百歲的藝術家張義雄,一生創作不輟,且有各式風格及各種類型的畫作聞世,於台灣畫壇早享盛名。縱使曾經歷過困頓之生活,但其追求藝術之志,始終未曾動搖。張義雄積極吸收印象派以降各類畫派之技法,鎔鑄個人獨有風格,並細心觀察人世生活百態,從而創作出眾多形式圓熟且饒富意醞的動人作品。
張義雄1914年出生於嘉義市,自幼即喜愛塗鴉,十歲時親見陳澄波於嘉義圓環一帶寫生作畫,因而萌發欲為畫家的志願。張義雄曾從學於陳澄波,並斷續接受過 美術學院教育,但其創作大多源於自我的探索,而非名師或畫派之指引。自1930年代於東京生活期間起,張義雄曾長期在街頭為人畫像或作剪紙剪影,以維持生計,但這也深化他素描與造型之技巧。二次大戰後,張義雄返台於台北成立私人教學畫室,教育許多藝術後進。此時他雖然生活困苦,屢次搬遷住家,但也逐漸形成個人繪畫風格,並於台灣省全省美術展覽會與台陽美術展覽會屢次獲獎,而奠立其名聲。
1964年移居日本後,張義雄除於東京舉行數次個展,仍不時回國舉行展覽,並成為台灣首位畫廊經紀畫家。因嚮往法國的藝術生活,張義雄1980年開始居住 於巴黎,直至2003年重回日本定居。巴黎生活期間,張義雄亦屢次入選法國藝術家沙龍展(春季沙龍展)與秋季沙龍展,獲國際性聲譽。但在他鄉的張義雄仍持續關注袓國台灣,並因1988年520事件,捐出百幅畫作義賣,以援助農民運動,足見其人道關懷之理想。
張義雄是位勇於嘗試且求新求變的藝術家,但是在變化之中他仍有一貫的堅持,即對於作品完成度的追求。張義雄作品的風格,並不限於印象派,部分更吸收野獸派、立體派或表現主義之畫風,他甚至亦創作過數件抽象繪畫,但在變化之中,其構圖、造型與色彩的統整性,以及畫面質感肌理的表現,都可看出其苦心經營與個人獨具之特色,且不論風景、靜物或人物畫皆然。
儘管張義雄畫過歐、美、日各地的風景,但他仍對台灣本地的風光情有獨鍾,且在靜物畫中,張義雄亦曾以鳳梨與龍眼等台灣特產水果為題材,並運用厚實多彩的油彩肌理加以表現,可見他對故鄉景色與物產的熱愛。在人物畫方面,張義雄常畫本土的市井庶民,而在國外,他也熱衷於呈現人們的日常生活,且富含詩意。晚年以小丑為主題的作品,更見其對生命之苦與樂的深度諦觀。
文字資料來源:國美館「生命的禮拜天:張義雄百歲回顧展」策展人盛鎧
色群
C0C1B3
192/193/179
78/-2/7
1/0/8/24
362C2D
54/44/45
19/5/1
0/19/14/79
9C353E
156/53/62
38/44/19
0/66/61/39
776149
119/97/73
43/6/17
0/19/38/53
9D8054
157/128/84
56/7/28
0/19/47/38
7480B0
116/128/176
54/4/-27
35/28/0/31
6D3C3F
109/60/63
32/22/8
0/44/42/57
A67092
166/112/146
54/26/-9
0/32/12/35
517198
81/113/152
46/-3/-25
47/27/0/40
7A98A2
122/152/162
61/-9/-9
25/6/0/36
色群
色票圖檔
色票電子檔
主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