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ober 03, 2013
攝影史學者、哲學家莫尼克.西卡爾(Monique Sicard)曾敘述:「看著謝春德大型的黑白攝影作品,我們聽到震耳的聲響。」謝春德經由旅行、遷移、漂流、放逐、到最後的反思,從飽和色彩的故鄉景色,到劇場般的影像美學,在黏滯的現實世界當中,用個人生命力度帶來旋律,觸動了每一位觀賞者的心。「看見聲音」謝春德個展將於尊彩藝術中心展出,展期自10月5日至10月31日。
October 02, 2013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舉辦的關渡藝術節,今年主題為「CROSSOVER」,並以亞洲為聚焦重心,藝術節從10月4日起,至10月27日止,長達一個月的時間,包含來自亞洲各地戲劇、音樂、舞蹈等多元節目外,另有關渡電影節,關渡國際動畫節,關渡美術館展覽,藝術市集,創意藝陣遊行等活動。
October 01, 2013
敦煌畫廊將於10月18日展出沈宏錦個展「山人-之-春江花月」,展期至11月10日止。在上個世紀末的「遊牧.風景」個展中,沈宏錦交出了鳥瞰大尺度的城市風景,滿版的畫面,像大寫意的手繪版地圖。十年之後,出現了四屏畫《娑婆風景》,還是鳥瞰的大尺度,畫中的物件卻分化得更有機、更多元。大小差不多的山脈、寺廟、佛像、屋宇、植物、動物、人物。密不透風又疏落有致地堆疊在一起,果真畫如其名,每個小物件又是現成的符碼,像某種文字,記載著還無法破解的外星語言。
September 30, 2013
睽違兩年,新苑藝術即日起至10月25日舉辦耿晧剛最新個展「差異之間」。耿晧剛在此次展覽中呈現的作品形式多元,除了具視覺效果的畫作和物件,亦包含了大件數位輸出。此展覽中的三項中心主題以英文大寫縮寫涵蓋,簡稱為G.S.Z. The Difference Between: 我們也許可詮釋為Green colonialism (或colonial Green) - 綠色式殖民主義,Skull-溫柔甜蜜的死亡,Zebra-草原斑馬生命力。無論是在「征服意志慾望」、「人世虛榮」、「意識形態衝突」等議題上,新展覽更反映出了藝術家面對多項關注議題之時,產生論述的思考進程。
September 29, 2013
今日亞洲擁有獨特的面貌與藝術發展,同樣身為亞洲的一分子,關美館長期關注亞洲區域的藝術發展,歷時一年多所策劃的「亞洲巡弋」展,邀請四位亞洲策展人與14位台灣藝術家一同合作,希望藉由彼此的藝術實踐,透過四個子題拋出四條亞洲當代藝術觀看路徑,交織出東亞各國對臺灣當代藝術的觀察、甚至是對臺灣當代議題的反思提問,連結關於台灣當代藝術中的多元創作課題。展覽10月4日起在關渡美術館展出,至12月15日止。
September 28, 2013
國立台灣美術館即日起推出「浮世寓境—新媒體藝術典藏展」,精選12件(組)國美館所典藏的新媒體藝術作品,探討大眾傳播媒體對當代生活的影響,藉由作品探討並反思媒體訊息操控人們感知的議題,如:訊息嫁接、敘事重構以及擬真世界。目前正在國立台灣美術館展出,展期至11月30日止。
September 27, 2013
睽違三年,極受藏家喜愛的藝術家唐唐,即將再次於家畫廊舉辦個展「童年烏托邦」。改用油彩創作後的唐唐,作品更加動人、細膩與豐富,重拾兒時熟悉的鐵皮玩具,或化身成家喻戶曉的卡通人物,再再使觀眾憶起那段隨著年齡漸長而漸被遺忘的美好過去。本次個展將展出20多件未曝光全新創作,展期自2013年10月4日起,展出至2013年12月1日為止。
September 26, 2013
郭明福花了近三十年的時間深入台灣險峻的山岳草原,人煙罕至的原始森林或暴風雨中的海岸,以及偏僻鄉野等自然風景的每個角落寫生,郭明福選擇傳統古典寫實樸素精緻的技法來傳達類似史詩般的壯闊戲劇性的視覺效果,讓筆下的台灣自然風景回復到尚未有人為干擾破壞的較原始面貌,重現實景與夢境融合一體的「完美台灣風景」。個展將於10月5日起在宏藝術展出,展期至11月2日止。
September 25, 2013
創作三十餘年,徐畢華以自然山水為師,讓日常生活的多面相觀照融入藝術的氛圍裡。中西藝評家認為她是一個善於將藝術與生活融為一體的新世紀藝術家。她的創作逍遙跨界,從早期的寫景寫意繪畫,衍化到如今抒情抽象繪畫,以及融合音樂、舞蹈、色彩的即興舞畫,解構平面繪畫的跨界合作時尚秀,獨木舟上的舞風畫水錄像裝置,及近期即將展現的色光裝置藝術。此次個展將於10月3日起於首都藝術中心展出,至10月26日止。
September 24, 2013
「超親密小戲節」,透過「走路看戲,看戲走路」的觀賞結構,在移動中引導觀者反芻「小」與「生活」之間的另類視角,觀看城市不同的面向。今年所選的區域是「永康街區」、「大稻埕區」以及「溫州街區」。路程中引領觀眾沈浸在日殖民的蛛絲馬跡、台灣歷史的常民切面,以及雜揉各文化的創意基地。「小戲節」將於10月4日至13日演出九齣小戲,這些發生在餐廳、咖啡廳、畫廊、複合空間的偶戲,帶領觀眾進入當代偶戲的實驗場。
September 23, 2013
成立於柏林的tamtamART,主要成員由三位台灣藝術家傅雅雯、洪韵婷、鄒逸真組成,他們將新媒體、互動藝術與行為藝術,以一種觀念性、概念性、實驗性的展演方式,此次規劃最新聯展「command+N」題旨延伸自梅洛龐蒂(Maurice Merleau-Ponty)曾提及「身體不只存在一個空間裡,身體本身就是一個空間」的論述,三位藝術家藉由探索自我的過程,如「command+N」開啟新視窗的快捷鍵一般,觀賞者也藉由這指令,得到另一種觀看經驗。此次聯展展期自即日起於台北尊彩藝術中心展出,展期至10月31日止。
September 22, 2013
當代水墨作為一種中國傳統水墨藝術與西方現代藝術觀念融合的當代藝術表現語言,涉及的層面除了媒材和形式以外,還背負了文化身份與民族認同的情感,是近兩年藝術界關注的焦點,重要的美術機構與指標性的拍賣公司也輪番推出相關藝術展覽。1966年出生於台東太麻里的潘信華,即是以與歷史文化臍帶相連的水墨繪畫為載體,深刻切入台灣當代生活脈絡的代表性藝術家,其最新個展即將於10月19日至11月17日在亞洲藝術中心展出。
September 21, 2013
台灣年輕藝術家林和杉,在這十幾年來一直從事油畫媒材的創作,期間已有多次個展經驗。林和杉對油畫創作有著無可比擬的堅持,這種韌性,從其生活、畫作、個性中,都可多少看出。也就因為這樣的堅持,獲得不少同好的共鳴。
September 20, 2013
藝術家胡雲恩的油畫創作展將目前正於中正紀念堂展出,胡雲恩歷年來遊歷名山勝水,特別著力於書畫創作。本次展出集結了近年來的創作菁華,展出油畫作品六十餘幅,作品透過壓克力板呈現3D的視覺效果,正面為近景花鳥,背景為山水風景,讓山水花鳥,在同一畫面上融合;或結合花朵由含苞至綻放不同時期的姿態,造成時空交融的錯覺美感。
September 19, 2013
雕塑創作的精神性與藝術家透過身體勞動的心靈狀態以及作品的內涵核心,將會被聚焦與顯影在創作者追求自我實踐的過程中。此時,雕塑作品所展現出的將不僅是材質與技巧的美感而已,循著解讀作品的內在意涵,將可探觸到作品中隱而未顯的內在乾坤。另外當雕塑作品跨越表現技法、材質屬性的藝術性標準圍籬後,抽離雕塑家資歷、年齡、性別….等外在社會性界定的表層框架時,更開展出多元面向的展覽特質。
September 18, 2013
藝術家張照堂最新個展-「歲月/照堂:1959-2013影像展」,目前正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本次展出展出張照堂自1959年創作至今的400多件攝影作品(包括印樣、未經發表的肖像系列、數位相機及手機拍攝的組構影像系列)、8部紀錄片與電視影片;一些攝影原作、繪描、塗鴉、札記、拼貼等,以及展出由藝術家撰寫有關台灣攝影家的文稿、主編書籍等文件;同時,以「展中展」形式重現藝術家在1960年代參與「現代詩展」與「不定形展」的實驗性裝置作品,藉以完整呈現張照堂的影像美學與成就,以及在台灣攝影與影像發展脈絡具承先啟後的地位與貢獻。
September 17, 2013
法國哲學家羅蘭巴特說:「莫泊桑常在艾菲爾鐵塔上用午餐,雖然他並不很喜歡那裡的菜餚。他常說:『這是巴黎唯一一處不是非得看見艾菲爾鐵塔的地方。』」這個19世紀西方工業革命的里程碑在巴黎聳立,時隔一百多年,2013年9月2日,在巴黎市區的另一端出現了墨黑色的雕塑群像,華人藝術家李真東方的雕塑和內在精神,為這個工業史、藝術史、時尚史匯流的城市巴黎,貼上了標記,銘刻著東西交流的起點。
September 16, 2013
藝術家薛保瑕最新個展「非零點」周末於台北耿畫廊正式開跑,非零點」引出的是「點零點」的微空間,也是薛保瑕在繁與簡的信息路徑中,以抽象語彙的作品展現非定性的現實。此次共計展出以2013年新作為主的二十九件作品,呈現其近年來各自在抽象創作上的探索與思考,激盪展覽空間場域。
September 15, 2013
延續去年中秋佳節期間廣受好評的街區展演活動,今年當代館再度將藝文能量從捷運中山站區延伸到雙連站區,在光能里和赤峰街區再次策畫了「街大歡囍」藝術節慶活動,透過「街區聲音計畫」、「街區影像計畫」、「文創進駐街區計畫」三種方案,以及量身打造的藝術展演、鄰里活動、生活美學工作坊等多元方式,將藝術帶進社區融入民眾生活,讓參展藝術家和社區民眾之間的零距離互動。
September 14, 2013
集結了二十年來從未發表之黑白攝影作品,藝術家姚瑞中與獨立出版品牌Waterfall合作,推出攝影集《小幻影》,同時「小幻影」同名個展今日於台北耿畫廊「TKG+ Projects」正式開幕,此次共展出35件手工放像原寸作品,以及20多本扎記,展期今日起至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