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Login / 註冊 Sign up
【色彩專欄】明暗亮晦的色彩 | 曾啟雄
February 27, 2014

華人的過年,要過到元宵節過後,鬧過元宵,才算是真正的結束。元宵節,最大的活動就是花燈活動。以往不是電力時代裡,夜晚的照明是仰賴蠟燭為主要的光源。蠟燭經過燭心虹吸燃燒,釋放出來的照度,並不是很亮的,帶有黃色的昏暗亮度感覺,且不是很穩定的照明,常隨著風吹晃動,而使得光線閃爍迷濛,增加了隱約的神祕感。燈會,不僅僅止於欣賞的娛樂性質;在以往男女交往機會不多的時代裡,常借燈會邂逅,而展開戀情。這類的文學作品,還不少。燈會的昏暗,讓視覺容易忽略某些細節而集中注意力於所關注的對象上,如同現代酒吧、舞廳等內的昏暗光線與色彩。
戲劇上,也常使用如此的技巧,光線集中,吸引觀眾注意力。現代戲劇表演,有燈光照明的搭配,古代則必須仰賴燭光、火光。因此舞台化妝,也常因為演出的時間是在夜晚的緣故,為了觀眾的視覺判別,使用異於平素的化妝方式,重彩塗抹臉部,以凸顯人物的個性或清晰色彩之視覺判斷。日本的藝妓的白色化妝,就是為了讓觀眾,在昏暗的蠟燭光線下,看清楚臉部肌肉的一顰一笑,而塗上濃厚的鉛白,以反射光線,讓輪廓線與表情更容易被觀眾察覺。隨著光線的多少,有些色相就變得很突出、有的就變得不明顯,大部分的色彩均會變得更柔和、不像明亮時,帶有高刺激強度的鮮豔感覺。
色彩和光線的關係,自從牛頓(Isaac Newton)從光線中,將色彩釋放出來後,色彩就進入全新的境界。在牛頓以前,所理解的色彩,只停留於顏料、染料性質的色彩,就如哥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所思考的「黑色是色彩之母」等概念。哥德的概念,到化學染料店去買染料時,就可以發現染料店裡,所陳列的染料幾乎都是黑色的粉末,根本無法判斷是甚麼顏色的?但是,將那些黑色的粉末,沾上些微的量,放進熱水裡,立刻可以看到彩度很高的各個色彩,由黑色粉末在水裡擴散開來的變化,就可以理解哥德所提到的黑色和所有的色彩之間的關係了。哥德的黑色是建立於濃縮、結晶、稠度等概念感覺上,與牛頓的光線概念有所不同的。因此,也可以說白是屬於牛頓的,黑是屬於哥德的說法。
在光學領域的定義裡,白色是包含了從780—380nm波長的光波,不是一個特定的色相,而是所有色光所結合出來的色相。因此理想的白,必須具有100%的反射率,可是如此的物體是不存在的,多少會減弱一點或帶點黃、青、綠、紅的色相。那樣的白,已經是接近於亮度感覺的白,和人的眼睛所能承受的、感覺上的白,是不相同的。如果將定義說成是各色光線均質反射,反射程度約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均質色光,都會呈現若干白的感覺,重點是在均質性。日本《色彩科學手冊》裡,對白色的定義說法,則是「所謂的白就是物體色呈現出和光源相同色度的高反射率時的色相」。
關於黑的說明,根據日本ISSC—NBS 和日本色研對黑的色名定義,是對應於英文的black;JIS的一般色名規範,叫做黑,色相範圍是屬於N、明度和彩度範圍是1.5(1.0-2.0);在固有色名(慣用色名)裡,是稱之為黑或漆黑或墨色;日本色彩研究所將之定義為「能夠將光線完全吸收的東西,所反映出來的色彩就是理想中的黑」,事實上這種物體並不存在的。不論怎麼黑的顏料,都會反射1%左右的光線。黑在英文是對應Black 、法語是Noir、西班牙語是Negro、德語是Schwarz。
在漢字裡,除了黑字外,有各種表達黑色的單字,如黑、皁、漆、暗、陰、闇、幽、玄、烏、冥、墨、緇等,各有其不同的意義。比較下,漢字的黑色色相表達單字是較多的,其意義也較為細膩。在白和黑之間,通常會用灰字來表達,可是灰字在古代一般是使用於表達灰燼的意思,不是用來指顏色或光線的狀態。當需要表達灰色時,漢字還是會以黑的概念,建構所有的灰色狀態,如淡黑、淺黑、亮黑、薄黑、中黑等。而閩南話裡,也偶會以老鼠色表達灰色。推測應該是近代受到日本的影響,才開始有的灰色表達詞句。日本,則是於江戶時期,開始衍生出來的鼠色,非常具有日本特色的表達。
關於黑的定義,在1989年台灣商務出版的《辭源》裡,對黑字的解釋是黑色、昏暗無光、姓氏的意思,已經包含了光線表達。可是相同的商務印書館出刊的,於1958年出版的《辭源》裡,對黑字的解釋,則仍保有五色之一的傳統陰陽五行的詮釋方式,另外兩種是和近代的意義,較為相似的「晦也、姓氏」等,共三種解釋。在1958年版的《辭源》,則保有:「科學上謂物體受日之光線。全行吸收而不反射。則見為黑。」之詮釋,同樣的《辭源》,也反應了些微的時代差異。
《辭源》的黑字說明裡,也帶有昏暗無光等的光線變化說明,與其他的漢字,如暗、黯、闇等同義。另外也和皁、漆、暗、陰、闇、幽、玄、烏、冥、墨、緇等字亦有若干混用的情形。另方面,在漢字的黑色表達是比較被重視的,從在東漢的《說文解字》裡,就有黑字的部首歸類,收錄有27個字;到了明末刊行的字書《正字通》,黑的部首就達到78個與黑色表達有關的字,由部首的大量增加及可以略知一二。翻閱東漢之後,不論任何一個朝代裡所刊行的字書裡,黑的部首所收錄的單字,與其他色彩表達的部首相比較的話,其數量均是最多的。這些表現黑的文字,尚未包含非黑部首,而也是表現黑色相之單字,如皁、漆、暗、陰、闇、幽、玄、烏、冥、緇等字。由此可見,如果說華人特別喜愛彩度較高的紅色,那也更可以說華人對黑色到灰色、白色間的表達,相較於紅色,則更是敏感。從文字的數量上,可以察覺到如此的趨向。
另外,黑字譯成英文是black。可是,英文的紅茶,卻是Black tea。英文寫Black,卻翻譯成漢字的紅,從字義看來,應該是譯成黑茶。兩種語言所捕捉到的色彩表達處,好像有點不同,英文是從尚未被泡開時的茶葉顏色狀態,因此是黑色的;而漢字的紅字表達,是建立於茶葉被泡開後的茶水的紅之顏色上,兩者的解讀有點不同。據有位同學於美國留學時,上課中老師詢問各國的同學 : Black tea是何種顏色呢?美國、法國、巴西、阿根廷同學的回答是:黑色。而東方人和哈薩克人,認為是紅色的。阿拉伯人,則猶豫地回答是紅色,非常有趣的黑色和紅色之變調解讀。


作者|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暨研究所教授兼藝術中心主任 曾啟雄
主題分類


主題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