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Login / 註冊 Sign up

說明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排灣族 女子護腳布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攝影作品 Photography / 織品服飾 Textiles and Clothing / 攝影類 Photography

34 × 25 cm 麻、棉、銅鈴

台東達仁土?

排灣族在部落社群藝術上的表現具有獨特的風格。其精緻的織繡藝術,本質上是貴族階級制度下的工藝產物。在原住族群的藝術中,富有創造力且深具生命力,舉凡木雕、石雕、竹雕、骨雕、衣飾、琉璃珠、文身、及編織等,兼具有藝術美學的特質。排灣族的藝術都是為了彰顯階層制度中的貴族,鞏固其地位,成就其尊榮,換句話說,只有貴族能享有家屋木石雕刻、刺青文身、穿著美服、特殊頭飾、擁有古陶壺、琉璃珠等特權。因此,紋飾本身所代表的意義遠勝於單純的視覺美感。如百步蛇及人像形紋即具有神聖的意涵,紋飾中較少有生活化的題材。頭目與貴族也享有裝飾上的特權,例如酷似百步蛇紋的雄鷹羽毛、高貴的琉璃珠、特殊的圖案(人頭紋、百步蛇紋)。目前,服飾上頭目專屬的圖紋已經開放,倒是頭飾上的專利還被許多部落所遵守,不敢踰越。裝飾權的開放意味著頭目在族人心目中的實質意義已經降低,加上行政體系的介入,新興宗教的傳入,有些部落的頭目已經有名無實,只有在傳統祭儀或慶典時才會凸顯他的地位。

其中,古老的琉璃珠結合了排灣族人長久以來的崇敬與想像之情,衍為一套傳說神話,在貴族中代代相傳。這些賦予的意義與解說,是在排灣族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所產生的合理思維;也是在排灣族這樣的生活傳統下所投映的意識色彩。因此琉璃珠在排灣族所反應的社會文化訊息及族群意識是研究排灣族不容忽視的一環。排灣族 的琉璃珠都有一定的名稱與意義。由於社群的不同,有時同一種琉璃珠有不同的名稱(同物異名),有時名稱相同但意義不同(同名異義)。更由於時間的久遠,有不少琉璃珠的意義已為人所淡忘或失傳。所以,排灣貴族的特權表現在日常生活裝飾文化上則是非常地顯,包括-(關華山1982)

1. 紋身(butsik):屬於一種階級權利,只有地主貴族有此特權,尤其是人像紋,人首紋及蛇文,僅限於頭人直系能用;男性通常刺於胸前、背後、手臂及小腿,女性則蚝於手腕及手背。
2. 飾物:琉璃珠、貝串、鷹羽、豹牙,甚至是白蘭花等皆是專屬貴族之飾物。
3. 服飾繡紋:繡邊衣服、飾帶、繡巾等標示其貴族特權。

資料提供: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色群
CC2D32 204/45/50 46/61/38 14/96/89/4
BD7983 189/121/131 58/28/6 25/60/37/1
8B8B4D 139/139/77 57/-7/32 46/34/83/10
E1BC30 225/188/48 78/3/69 13/23/96/0
FFFEF9 255/254/249 100/-1/2 0/0/2/0
D3444B 211/68/75 51/56/29 12/88/70/2
FFB343 255/179/67 79/21/65 0/34/84/0
427D3A 66/125/58 47/-31/29 77/29/100/15
1C141F 28/20/31 8/6/-7 75/75/58/76
F1722F 241/114/47 63/47/58 1/69/92/0